《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2016-04-12 古文典籍 阅读:

第一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翻译》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 译文:

1,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安宁;(我明白)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以求他们帮助的缘故。”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我知道)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于是众大臣们吓坏了,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的强盛国家。 2,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第二篇:《齐威王召阿大夫 原文译文注释评析》

《齐威王召阿大夫》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二、翻译:

齐威王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称赞你的好话每天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去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当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恐惧不已,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掩饰过失的事情,人人都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做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

三、点评:下无言则吾谓之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

四注释:1、阿:古地名

2、辟:开垦

3、鄄:juàn古地名

4、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

5、饰诈:掩饰,欺诈

第三篇:《原文及翻译》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词性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廷(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莫: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

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标志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动。

第四篇:《《李仕鲁传》原文及翻译》

李仕鲁传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 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 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 洪武中, 诏求能为朱氏学者, 有司举仕鲁。入见, 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 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 治行闻。十四年, 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 颇好释氏教, 诏征东南戒德僧, 数建法会于蒋山, 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 皆拔擢至大官, 时时寄以耳目, 由是其徒横甚, 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 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 未闻缙绅缁流, 杂居同事, 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 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 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 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 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 凡意指所向, 即示子孙万世法程, 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 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 由儒术起, 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 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 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 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 命武士搏之, 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译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 皇帝自登基后,对佛绷艮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来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

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功高德少的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竟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彳良陕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它们原先品级俸禄。对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 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我把笏板归还陛下,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立即毙命于台阶下。

第五篇:《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2010-09-02 20:44:12| 分类: 高考 阅读1833 评论0 字号:大

中小 订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王族本姓芈[读音mi三声],后来分出“屈”、“景”、“昭”等姓。屈原的祖先熊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彊(同‘强’)志(记),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读音zhu三声,连接,撰写)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

平。

翻译:屈原,他的名是平,楚国王族的同姓。(他)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记,懂得治理(国家的)乱局,熟悉

辞令。进入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外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为了)争宠而心中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起草)原制定宪令,屈原编写草稿尚未定

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

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

‘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a二

声,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很多表现爱情的民歌)好色而不淫,《小雅》(《诗

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多是失意臣僚讽刺时弊)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读音ku四声,古代帝

王),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

通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读音zhuo二声,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读音jiao四声,洁净的样子)泥而不滓(读音zi三声,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

翻译:屈原激愤国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

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屈

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主,谄媚的人离间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困窘啊!忠诚而被毁谤,【《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作《离骚》,应该就是由怨而发啊。《国风》喜欢(描写)情色但不淫乱,《小雅》(很多)怨恨讽刺但

(犯上)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兼而有之(这些内容)啊。(它)上提到帝王喾,下说到齐国的桓公,中间述说

了商朝的汤帝、周武王,来讽刺当世的事。宣示道德的崇高和广泛,治理乱局的条理,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它的文字简约,

词义入微,行为志向高洁,行为清廉,它涉及的事小而旨意博大,列举的事物浅近而意义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物芬芳。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致死不能被接受。(他)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浑浊污秽中脱身(离去),遨游在尘

世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所沾染,洁身自好不让泥污沉积到自己(身上)。按照(他)这样的志趣来推演,就是日月也可以与之

争辉啊。

屈平既绌(同‘黜’,罢官),其後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秦国的地名)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

两条河流名称),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读音gai四声,人名,楚国将领),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战於蓝田(秦国的县名)。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国的地名)。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

如楚。”如楚,又因(依靠)厚币(赂[被省略])用事者臣靳尚(人名),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人名)。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通‘返’),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後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人名)。

翻译:屈原罢官后,那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与楚国来往密切,秦惠王为这事犯愁,就让张仪假装离弃秦国,送上丰

厚的钱财(要求)委身并侍奉楚国,说:“秦国非常恨齐国,齐国与楚国来往密切,楚国真能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

于的方圆练兵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就信了张仪,便与齐国断绝关系,派使臣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耍诈道:“我跟(怀)王约

定的是六平方里,没听说过什么六百平方里。”楚国的使臣恼怒离去,回国告诉怀王。怀王大怒,大举发兵讨伐秦国。秦国发兵

攻打楚国,在丹、淅两河流域大破楚国军队,斩首八万(楚军),俘虏楚国将领屈匄,便夺取了楚国汉中的土地。怀王就派出国

中所有的军队深入秦国打仗,在蓝田作战。魏国得知这消息,就袭击到(楚国)邓地。出国军队恐慌,从秦国撤回。而齐国竟然

恼怒(楚国的绝交)便不救楚国,楚国彻底被动(捱打)。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的土地要与楚国讲和。楚国国王说:“不愿意得土地,希望得到张仪才甘心啊。”张仪听说了,就

说道:“以我一个张仪而换得汉中的土地,我请求前往楚国。”来到楚国,有凭借丰厚的钱财贿赂(在怀王手下)当权的大臣靳

第六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文章《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出自http://

第七篇:《“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联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资贼,北道遂安。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历青州、应天府、齐、邓三州。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      致,引来,招致

    C.遂上章自讼                  讼,诉讼,打官司

    D.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    敌,抵挡,抵抗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滕元发性格豪隽慷慨的一项是(3分)

    ①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      ②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

    ③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④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

    ⑤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      ⑥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范仲淹和孙沔看到滕元发都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以后定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将领,在腾元发的“治边”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B.腾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而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在给皇上的奏章中,以乐羊与即墨遭受毁谤为例,说明自己遭人中伤与排挤,引动皇上的悲伤同情之心,于是让他到湖州任职。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

                             

(2)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3)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参考答案

5.C(讼,争论,争辩)

6.C

7.A(文中没有范仲淹认为滕元发“后当为贤将”这层意思)

8.(1)百姓王颖有钱财被邻家妇女藏匿,经过几任府尹都没有获得正确的判决,(为……所,表被动。阅,经历,经过。直,正确的判决,公断。【“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原文及翻译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73794/

推荐访问:齐威王召阿大夫翻译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译文

古文典籍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唐文粹之《恶圆》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独醒杂志·元祐初》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