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2016-11-27 古文典籍 阅读: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一)
鸿门宴对比艺术浅析

鸿门宴对比艺术浅析

摘要

本文围绕鸿门宴前、中、后贯穿始终的对比手法运用,从战争形势、主帅用人及个性化语言三方面加以分析,由此来体现《鸿门宴》高超的文学技巧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关键词:鸿门宴 对比 人物性格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法则。它不仅可以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有力地突出主题,为主题的表现服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体的对比;“黑云翻墨未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色彩的对比;“禅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声音的对比;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自始至终更是贯穿着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下面笔者从对比角度对《鸿门宴》作一简要分析。

一 宴会前后战争形势的对比

文章一开始,便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曹无伤的告密,亚父范增对项羽的不断点拨,逐步导致场上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火药味愈来愈重,战争一触即发。这其中,曹无伤的密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是矛盾的导火索;范增分析刘邦:“志不在小,急击勿失”,更是道出了项羽与刘邦水火不相容的形势,矛盾更加激化。然而,随着双方在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局势逐渐平缓直至风平浪静。在鸿门宴中,项羽为刘邦的假意屈从、谦卑之词及张良的巧言机辩所迷惑,为樊哙的义正词严、有礼有节有据、貌似训斥实则恭维的话语所蒙骗,实质上恰恰迎合了项羽居功自傲、舍我其谁的思想,使其狂妄自大心理抬头继而麻痹轻敌。通过项羽:“善遇之(刘邦)、赐坐(樊哙)、受壁(张良)”等一系列语言动作,充分反映了项羽由盛怒到息怒,由击之到不击的心理变化。正是这种对比,折射出项羽由“气吞万里如虎”走向“四面楚歌”的内在必然性。

二 主帅对将士的态度对比

通过阅读《鸿门宴》,我们可以感受到刘邦知人善任的胸怀。正是这种识人善断使得集团内部能够上下一心,生死与共;而项羽则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用人失察,这必然造成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刘邦驻军霸上,忽闻项羽欲击之,大惊之下“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得谋士张良相助。后又会见项伯,工于心计,巧于逢迎,不但“兄视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化敌为友,为己所用。张良分析双方力量大小,权衡利弊,出谋划策。对此,刘邦言听计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表现出对部下的极大信任。在双方共宴时,张良注意到局势变幻莫测,危机四伏。于是又寻找机会,面授机宜。要刘邦当机立断,从速脱身。樊哙带剑拥盾怒闯酒宴,言语铿锵,以攻代守,配合默契。出于刘邦对将士的信任,上下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能在鸿门宴这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险境中,取得了胜利。

反观项羽,他似乎也能够采纳谋士的建议,这可以从“范增说项”得到证明。他听到曹无伤

的密报以及范增的说服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恐损其威,恐伤其信,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用人失察,朝令夕改,未能集思广益,缺乏谋略和政治远见。于是在鸿门宴上,被刘邦请罪、张良巧言所蒙蔽,完全忘掉既定之决策。面对范增“举玉玦以示者三,默然不应”,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也是熟视无睹,一意孤行,丧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这充分暴露出项羽头脑简单、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思想。仅凭一己之力,逞匹夫之勇,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最终全盘计划落空。

三 人物语言上的对比

刘邦面对项羽的到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并约为婚姻,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表现了刘邦圆滑世故的性格。刘邦对项羽的谢罪之词,让人听起来情真意切,滴水不漏。“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站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寥寥数语,既隐瞒了事实真相,又尊崇了项羽;既否认欲王关中,又把不实之词推到小人身上,有力地突出了刘邦能言善辩、看风使舵的性格。

项羽本要击沙刘邦,但听到项伯之言,未加思索,自作主张“善遇之”,表现了他头脑简单、遇事少思的性格。当刘邦向他谢罪之时,轻信刘邦,把为自己送情报的曹无伤和盘托出,这又表现了他直率、少谋、麻痹轻敌的性格。总之,通过人物语言的对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更加鲜明。

综上所述,《鸿门宴》至少从以上三个方面体现了“对比”这一艺术法则。文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二)
鸿门宴

鸿门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提高翻译能力。

3、学会翻译古文。

4、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5、能规纳各部分的内容。

6、深入了解刘邦取胜的原因,并反思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

过程与方法:

利用背景知识与《史记》知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注释,帮助学生疏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归纳各部分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客观上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工具书、注解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能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二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利用人们对项羽不同评价导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所从事的事业有很好的影响。司马迁十岁能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20,遨游大江南北,其后待从武帝巡游长城内,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见闻,与考察《史记》作了良好准备,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42岁开始作《史记》。5年后,因替战将并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接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53岁基本完成《史记》。

《史记》简介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括 、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与课文相关背景与情节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楚汉之争

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河,12月以5万大破秦军40余万,章邯投降项羽。

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

前206 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而死,楚汉之争结束。

三、读音识记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说shuì我

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四、作业检查与订正

五、列出文中两大阵宫的人物。

六、根据《荆轲刺秦王》中刺前、刺中、否刺后的结构思路,结《鸿门宴》划分段落。 宴前1--2

宴中3--4

宴后5--7

七、研读第1---2段

第1段

第1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 :军,驻扎;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2

3

4 第2段

第2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交好(友善)。形容词作动词用。 2

3“以事具告之”, “以事” 作状语后置;“之”代词,代“张良”,省略句。

4“奈何为之”,为:对付;怎么对付这件事。

5: 译为“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 “为大王为此计者谁” , “者”语气助词。

6

7

8……活,使动用法。

9:他跟你相比,谁大谁小。“与君孰少孰长”

10“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事:侍奉;兄:象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11

12……登记造册。

13;之,取独。

1、第1-2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无伤告密 宴会 1段范增献计

幕后 2段 张良献策

活刘项约婚 动 项伯具言

第二课时

一、古文化知识

1、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古代的礼节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二、师生品读理解讨论3—7段,订正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的意义,并归纳字、词、句的意思与运用规律。

三、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给每段中小层次拟写不标题。

-----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张良告急—樊哙闯帐

4段 项羽赐酒—樊哙责羽 团结一致 刘由被动变主动

项羽再失良机。(解除思想戒戒备,内部矛盾产生)

四、第5-7部分主要写了几件事?

5、6段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7段 无伤被诛

宴会后----脱身除患

项羽纵虎归山

四、思考

你认为刘邦、项羽是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 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2、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对项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无法,任人唯亲;

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4、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项羽把曹无伤是内线一事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他胸无城府;

刘邦百般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总结:

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 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五、艺术特色

1、矛盾集中人物个性鲜明【《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⑴、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⑵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⑶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2、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⑴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⑵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⑶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六、成语探究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有一个名目,实则另有图谋。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结语: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三)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及课件

《鸿门宴》的艺术特色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544617/

推荐访问:鸿门宴知识点 鸿门宴ppt

古文典籍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分类 下一篇: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怎么翻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