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哲学篇(一):海德格尔早期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实是性
哲学论文网权威发布海德格尔早期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实是性,更多海德格尔早期哲学中的一个概念相关信息请访问哲学论文网。
海德格尔早期是指海德格尔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前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他的学位论文和在大学的讲课笔记。近年来,海德格尔早期哲学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注意,相应的也越来越深入。在此领域研究比较出色的国外学者主要有克兹尔(Kisiel)、伯格勒、范布伦(van Buran)等人。就国内的研究而言,靳希平老师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最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此后一些学位论文继续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1]。在丛刊《现象学和哲学评论》的第一辑和第四辑里面的数篇文章,比梅尔、萨弗兰斯基、张祥龙等学者的海德格尔传记对研究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也非常有帮助[2]。
为什么最近在此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或者说,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意义何在呢?
在《存在与时间》出版之前的十年多的时间里海德格尔没有发表文章,因而《存在与时间》的出现似乎很突兀,近些年来,随着海德格尔早年讲演录的相继出版,首先是1923-1927年海德格尔在马堡的讲演录,接着是1919-1923年他在弗莱堡的讲演录,人们对海德格尔的思想历程渐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1927年的著作,乃至三十年代之后的思想。这些早年讲演录的出版不仅对于理解海德格尔此后的哲学非常有助益,而且这些讲演录本身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正如海德格尔在研究古希腊哲学时所讲的,思想在其开端处最有力量。因此随着这些讲演录的出版,对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上述的讲演录中,1919至1923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时期的讲演录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正是在这段时期,海德格尔“发现了他自己,第成为了海德格尔”[3],尤其是其中的1923年夏季学期的讲稿分外重要。此篇讲稿短小精悍,立场鲜明,海德格尔成熟期以及后期的许多重要的思想在此萌芽并初具规模,甚至在某些方面论述得更加清楚。
本文所要研究的概念“实是性”[4]是此期讲课的主题词,贯穿全篇。这个概念,不仅在这里,而且在海德格尔其它早期讲演录里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实是性这个概念是理解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一把钥匙。而研究《存在与时间》的学者同样会发现,实是性在《存在与时间》的概念架构中也非常显著。本文主要依据于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在弗莱堡的讲课稿和1927年的《存在与时间》,以前者为主,引用《存在与时间》中的相关,使这两部著作可以相互发明、相互阐释,力图从实是性这个概念出示出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一些突出特点和根本倾向,理解何谓实是的生活,以此为基础,提出重新确定1923年讲稿的内在结构的可能性。
1.1923年讲稿的主旨:实是性的解释学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1923年夏季学期的弗莱堡讲稿是由凯特·布洛克·奥尔特曼编辑的,在海德格尔去世后作为全集第63卷出版(1988年),题为《存在论:实是性的解释学》。英译本由范布伦翻译,出版于1999年。这个讲演录不长,却包含有几十个哲学上的新概念,例如,当下各自(jeweiligen),停留(Aufenhalt,whilen),躁动(Bewegtheit),被解释的(Ausgelegtheit)等等。新词很多的现象在海德格尔其它的1920年左右的早期讲演录和论文中也可以发现。如范布伦在“译者后记”中所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和实践一种新的思维风格和语言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他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正在摸索和建立哲学的新开端[5]。学界一般认为此篇讲稿可以看作为《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说,《存在论:实是性的解释学》构成了《存在与时间》的第一个注脚 [6]。更有意义的是,这本书的思想不仅可以在1927年的《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的分析中看见,也可以在海德格尔1930年之后的作品中发现。在海德格尔后期作品《通向语言的途中》他再次使用“停留(weilen)”,人的“栖居”,也再次使用“解释学”这个概念。在1961年的论文《康德的存在论题》中,jeweiligen也再次出现。
海德格尔原计划把这门课的题目定为“逻辑学”,因为有别的教授的课程也想使用“逻辑学”这个课题,于是,这门课才有了现在这个题目。题目中的“实是性的解释学”是这门课的真正主题,不过,如果人们把“存在论”理解为是对“存在”这个概念的探究,而没有什么具体的学说,具体的,那么“存在论”这个概念作为题目也有其所用。要理解海德格尔此次讲课的主要内容,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解释学,什么是实是性,“实是性”和“解释学”中间的这个“的”(der)所指的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与海德格尔所喜欢的其它一些概念一样,解释学(Hermeneutik)这个词语出现于古希腊,与赫尔墨斯神有关,赫尔墨斯神是诸神的使者,把诸神的命令传达
哲学中的哲学篇(二):哲学论文:哲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几点体现
哲学论文网权威发布哲学论文:哲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几点体现,更多哲学论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哲学论文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论文 摘要:物理与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永远的连在了一起,很多哲学家都是物理学家,很多物理学家也都有很深厚的哲学功底,哲学对于物理有着总结其思想的以及指导其发展的作用,物理对于哲学有着验证其思想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物理中的几个基本规律来阐释哲学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原子论 唯物辩证法 运动 规律 量子力学
正文:
物理,从一开始产生,就与哲学不可分割,有句话说得好“哲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祖先”,这充分说明了哲学对于物理的意义,是哲学家的追求促使了物理学的诞生。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为回答这个问题穷尽毕生心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永没有停止,人类不断地在试图了解自己、理解世界,物理学家也从诞生起就未停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物理学的核心是物理思想,而物理思想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在古希腊中,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之意,而“学”意为“学问”,即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他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世界以及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早期的物理学,被命名为“格致学”,即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寻求研究方法,再把这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体系,它是具有先知先觉的人首先发现自然界本来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或首先发明对人类有意的物质产品。把在研究过程中的直觉经验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诗文方式。从而告之人们已被发现的现象和规律当中,哪些对人类有益,哪些对人类无益。所以说,物理与哲学可以说是同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与哲学的发展,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科学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早期的物理学起源于哲学,也就是说物理学史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派生而演变、发展起来不同于哲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体系。
很多哲学家,其本身就是很有名的物理学家,从古希腊的原子论到近代的量子力学,无一不是哲学思想在物理中的具体体现。原子论的创始者是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探讨了物质结构的问题,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时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他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原子的数目是无穷的,他们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形状、体积和序列的不同。运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原子永远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他们互相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复合物。原子分离,物体便归于消灭。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有原子构成的,但那时最精细的原子;但构成灵魂的原子分散时,生命便灭亡了,灵魂也就消失了。德谟克利特将他的认识论建立在一个假定之上,即构成事物的院子群不断地六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响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他肯定了人们的感觉和思想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但是,他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影像作用于不同的认识器官的结果,因此认识似乎是一次完成的;这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否定了前者到后者的飞跃。虽然亚里士多德和别人都指责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并没有说明原子的原始运动,但是在这一点上原子论者要比批评他们的人更科学得多。从近代物理的观点看来,这种原子论有很多地方说的不是很恰当,甚至有的是错误的,但是它应该是当时人们能认识到的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了,而且它也的确在一些方面为近代物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他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虽然说我们现在知道的原子并不是万物的本源,也不是不可分割的,但那时所谓的“原子”也许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原子,那只是人们说认为的世界的本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正是基于这种探索万物本源的追求,现代的科学家想尽各种办法去将原子分开,去寻找基本粒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提出了原子处于运动中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的原有状态和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引起事物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各种运动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运动规律。偶然性之中存在着必然性,特定的条件下存在着特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运动还可以互相转化,但运动是守恒的,是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的。在牛顿力学的体系中,这种哲学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物体从斜面上滑下,在重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断地改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倾角、不同的材料的斜面上的不同高度上滑下,到地面的速度不同,有其偶然性,但在这偶然性之中有其必然性,即这些运动是有规律的,且特定的条件有特定的规律。如果是光滑的斜面,则物体滑下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势能减少,但其机械能是守恒的;如果斜面有摩擦,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24307/
推荐访问:生活中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