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课文预习

2016-12-01 论文 阅读:

【一】:故乡 预习

《故乡》预习

一、文学基础 《故乡》的作者是_________,《故乡》的体裁是_____(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故乡》以“我”在故乡的___________

为线索,描绘了豆腐西施_______(谁)和童年时代的朋友________

(谁)的变化。 二、填空 Quán( )缩 shã( )本 阴huì( ) 五xíng( ) 竹biǎn( ) kuà ( )下 脚huái( ) 瑟sâ( ) 寒jìn( ) wǎng( )然 zì( ) 睢 流水chánchán( ) 祭sì( ) quán( )骨 三、词语释义。 萧索: 家景: 无端: 如许: 鄙夷: 展转: 恣睢: 景况: 伶仃: 愕然: 寒哗: 松松爽爽: 四、段落结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一、( )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二、( )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三、( )离故乡: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五、回答问题

1、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现实中我看到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前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长大后现在的闰土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前的杨二嫂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杨二嫂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些段落是描写少年闰土?哪些段落是描写长大的闰土?哪些段是描写杨二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在故乡发生了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故乡课前预习检测题

6《故乡》课前预习检测题:

1、识记作家及其初中阶段的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

级 家、 家、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

《 》《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 》(原名《 》,散文诗集《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小说集《 》。

2、给划线字注音。 秕谷( ) 鹁鸪( ) 颧骨( ) 折本( ) 潺潺( ) 伶仃( ) 阴晦( ) 猹( ) 獾猪( ) 装弶( ) 脚踝( ) 恣睢( ) 髀间( ) 深黛( ) 惘然( ) 祭祀( ) 寒噤( ) 篷隙( ) 廿年( ) 萧索( )瓦楞( )断茎( )胯下( )五行( ) 毡帽( ) 颈上( ) 竹匾( ) 窜 ( ) 系裙( )惶恐( ) 磕头( )打拱( ) 鄙夷( )潮汛( )捆缚( ) 苛税(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chī笑( ) zhà栏( ) è然( )

鄙yí( ) 寒jìn( ) sè索( )

4、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选择词语。

(1)萧索:

(2)鄙夷:

(3)恣睢:

(4)嗤笑:

(家景、无端、如许、展转、景况、伶仃、愕然、寒噤、松松爽爽、无穷无尽、惘然、隔膜)

(1)( ):家境,即家庭的经济状况。

(2)( ):无缘无故。

(3)( ):指没有穷尽。

(4)( ):这么些。

(5)( ):迁移不定。(翻来覆去,不能安定)

(6)(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7)( ):多指(7生活境遇。

(8)( ):瘦弱。

(9)(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同。

(10)( ):吃惊的样子。

(11)( ):因受惊而身体颤动。

(12)( ):轻松愉快的样子。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1本文以什么顺序来写?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复述小说内容,找出本文线索)

2、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提纲:

1、课文第1段写了什么?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5、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6、总结:课文在前几段分别写了现实故乡的景色和记忆中故乡的景色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各有什么什么特点?两幅图景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7、第5段写了什么?

8、朗读第12节,思考:“我”记忆中的故乡怎么样?作者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达标检测题:

“我”渐进故乡时,见到故乡的景象如何?这时“我”的心情怎样?

第三课时

预习提纲:

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摘录关键词语填写后

一、 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刻画闰土主要用了那些手法?

三、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为什么刻画闰土?)

www.fz173.com_故乡课文预习。

四、联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

4、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5、、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6、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达标检测题:

1、 作者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突出表现了什么?

2、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课时

预习提纲:

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发生了什么变化。填写表格(见导学案)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1、杨二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说怎样刻画杨二嫂形象的?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3、塑造杨二嫂形象的作用。

4、分析我的形象

(1)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2)“我”是小说中又一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第五课时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一、联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语言品析)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句中的“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

3、“我”为什么感到悲哀?“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句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三】:《故乡》导学案(含答案)

13 故乡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蜷(quán)缩 折(shé)本 阴晦(huì) 猹(chá ) ....

五行(xíng ) 装弶( jiàng ) 獾猪 (huān ) 竹匾( biǎn ) ....

胯下(kuà ) 髀 ( bì ) 脚踝(huái) 瓦楞(léng) ....

吓 (hè ) 瑟索 (sè ) 潮汛(xùn ) 秕谷 (bǐ) ....

寒噤( jìn ) 鹁鸪(bó)(gū) 廿年(niàn ) 惘然(wǎng) .....

恣睢 (zì suī) 潺 潺 ( chán ) 祭祀( sì ) 颧(quán)骨 ...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本文是以“我”在故乡的 所见所闻为线索。)www.fz173.com_故乡课文预习。

3、依据小说的线索,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

构层次。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

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

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

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明确:约半个月左右

依据:“第二日”(P75第二自然段),“这样的过了三、四天”(P81第四

自然段),“又过了九日” (P85第一自然段)等。

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明确: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第二日”;“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又过了九日”

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明确:“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

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到杨二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

“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

二、第一部分 (回故乡)

1、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结构上有何作用? 既写出“我”回故乡的急切心情,又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第四段开头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按照一般写法,下文应该写故乡“好”在哪里。可是下面却用“但”字一转,说故乡的“美丽”、“佳处”“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这是为什么?

这要联系全文来看。后面写记忆中的故乡,只是少年时代的“我”眼中的故乡,“时时记起的”也只是少年眼中故乡的局部的“神异的图画”,没有也不可能要求一个少年对故乡的全貌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概述。由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闰土身上,因而他“时时记起的”只能是闰土与他所到之处。同时在这二十余年里,中国始终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故乡不会有什么令人难忘的美好记忆。但是,故乡如此的荒凉又与少年时代的记忆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我”刚刚回到故乡,在未了解到原因之前,就只能从自身的角度加以解释了枣“本没有什么好心绪”。这样在结构上自然地转入下文,点出此次回故乡的目的。

5、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

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课堂练习】

精彩句子赏析。

(1)“远近横着几个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句中,为什么用“横着”?用了“荒村,为什么还要用“萧索”?把“活气”改为“生气”行不行?

“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蔽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景物

的描写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这里,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判断句来理解,而是要联系上文。这个描写是要突出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了,心情的凄楚可想而知,况且“我”是那样的怀念故乡。这种心情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正是协调一致的。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1、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我”是线索人物。

2、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那就是:变

景变 记忆中 明朗、美丽,令人向往 现实中 灰暗、萧条,令人伤感 人变

3、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4、听到闰土由“迅哥儿”改称“老爷”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厚障壁”在这里指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迅哥儿”改称“老爷”-----吃惊、失望的心情;“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借喻)。说明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故乡课文预习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547985/

推荐访问: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开题报告的内容怎么写 下一篇:德国化学专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