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神话对比

2016-11-27 论文 阅读:

东西方神话对比(一)
浅谈东西方神话的差异

浅谈东西方神话的差异

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它一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和行为习惯。神话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是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然后把自然力形象化的过程。从古到今,东西方都流传着许多经典的神话故事,它们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发展不同,所以造成两国在神话传说上虽有少许相似点,但更多的截然不同。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看,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神人同形同性”,他们虽然神力超凡,地位显赫,但却有着人的形体,像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欲望好恶,爱恨嫉妒等。在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神都是比较世俗的,比如众神之首神王宙斯他的神王之位是推翻他父亲得来的,他本人风流好色,到处沾花惹草,在人间和神界都有一大批风流债。而神后赫拉本应端庄大方、母仪天下的可她却经常被嫉妒和虚荣迷失本性,经常做出一些残酷的事来,比如把宙斯看上的一个无辜的人间美少女变成奶牛,跟雅典娜、阿佛洛狄忒争一个“最美丽”的头衔,失败后为了发泄私愤,竟在人间挑唆其了一场可怕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神王神后都这德行,其他神灵又能好到哪去,波塞冬经常莫名其妙的大发脾气,掀起滔天大浪,让在海上行驶的水手们苦不堪言;雅典娜仅仅因为输了一场针织比赛,就一气之下把对手变成了一只蜘蛛;阿佛洛狄忒经常被着丈夫赫菲斯托斯与阿瑞斯偷情……

相比成体系的希腊众神,中国的神虽然众多,但却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在中国史前期有东夷、华夏、苗蛮三个部落,这三个部落不仅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区域,而且各自的图腾崇拜、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和天灾等的神话意象。此外还有许多小部落,他们也有属于他们形形色色的神话故事。就神与神相比,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形象和中国神话中 的神灵在道德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开天辟地后身化万物的盘古,创造人类炼石补天的女娲,勇尝百草的神农,逐日不懈的夸父等等。还有就是中国的这些神灵在人民的眼中永远都是崇高的、高尚的、圣洁的,他们不会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残害人类,行为检点,注重道德修养,尊贤重能……在他们身上神圣的光辉,高尚的

情操,纯洁的品德,人们看向他们时只会是膜拜,而不会有丝毫不敬。

其次是故事情节上的差异,希腊神话故事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框架情节。这种故事结构与完整的神系相适应,显现了希腊神话的审美特征。比如“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为了展现伊阿宋的顽强勇敢,故事先后设置了近十个事件,有关众英雄与美狄亚之间的几件事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尤其是伊阿宋与美狄亚的恋情,不仅曲折委婉,而且慷慨悲壮,从而使这则神话传说具有了浓郁的艺术审美色彩。

相比之下,中国神话的审美内涵就远不如希腊神话那样充分了。中国神话尽管大神众多,却缺少像希腊神话那样完整的神系和完整的故事,在具体的神话意象上,本来可以构成一个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神话意象却往往被一笔带过,把本应具有的审美内涵和价值简约化了。比如“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本来可以写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但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几句话就概括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最后是语言风格差异,希腊神话是以文字记载传与后世,而且其用语与生活用语相近,所以其流传性很好,故能系统流传于世。

而中国神话只有一部分是文字记录,另一部分则是流传于口耳,但自汉代以后,口语发展迅速,造成了书面语言与口语差别越来越大,书面语把口语高度概括、凝练,造成原来具体生动的故事被浓缩成寥寥几句,从而加大了故事的阅读和流传的难度。

综上所述,中国和希腊神话因都产生于人类初始时代,都在于自然的斗争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积累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因而两国神话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又因中西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特色。

东西方神话对比(二)
东西方神话的特点和区别

东西方神话的特点和区别

摘要:神话是原始人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 映,是远古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最早记录。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产生了自己的神话,但由于他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育、成长的两朵奇葩,受地理位置、经济形式、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区别。

关键词:东方神话、西方神话、特点、区别

在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于自然力感到惊恐和慌张。于是人们为了生存,迫切地希望提高生产水平来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人们就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把自然形象化,因此产生了神话这种高度幻想性的故事。但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别,东西方神话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东方神话的特点如下:一、崇尚道德。东方神话的形成得力于礼仪、伦理道德的发展,这种礼仪道德的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二、歌颂劳动创造;三、彰显了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可贵之处,正是在於它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苦干和坚毅的精神;四、表达的对纯洁、美好的爱情的追求。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压迫下人们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五、颂扬反抗压迫的精神、追求真善美。

而西方神话的特点则有:一、是在经济、军事、技术等实力的综合作用下催生的。以古希腊为例,希腊属于城邦制文明,城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军事、技术的综合,在此基础上希腊文化得以发展,从而促进了西方神话的发展;

二、崇尚自由、民主、乐观;三、神、人相通。在西方神话中,神是以人为基础的,它不仅有着人的形态和肉体,还有着人的情感,甚至比人类更加发达、丰富。【东西方神话对比】

不同的地方孕育着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神话故事。文化是具有区域性的,所以东西方神话也存在着许多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西方神话对比】

【东西方神话对比】

一、传承特色。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的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著和曲折生动的情节;二、 叛逆性与顺从性。在中国神话中,天帝这个位置相对稳定,很少有天帝更替的情况发生,而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的位置都是靠武力夺来的;三、神的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多呈“半人半兽”状,如伏羲女娲是人面蛇身,炎帝人身牛首,蚩尤是人身牛蹄。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神,使诸神形象非常接近于人,而且拥有漂亮的外表,神实际上是人之美质的集中体现者;四、民族的责任性与自我的放纵性。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是“德”的化身。他们承担着维护宇宙秩序的崇高责任,行为动机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民族集体利益。在希腊神话中,诸神之间的关系则往往错综复杂。

中西方神话都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的解释与想象的故事,是一种原始的、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神话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是东方神话,还是西方神话,都是远古历史的回音,记载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对其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积极吸取其中的精华,以提升自己的见闻见识和文化修养,全面发展自己。

东西方神话对比(三)
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的对比

【东西方神话对比】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

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神话是人类文化最原始的表现形态之一。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然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思想、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性格、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两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比如说在创世神的构成方面。西方创世神话最明显的特点是创世神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希腊神话里,在主神宙斯的领导下,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等各司其政,共同参与创世大业,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秩序井然、分工各异的创世

神体系。而中国的创世神是零落分散,不成体系的,几乎都是单个的神,他们之间也攀不上亲戚,构不成系统。还有在创世方式,神人关系上。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来比较一下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和希腊神话《神谱》的创世故事。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

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

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东西方神话对比】

【东西方神话对比】

出自《山海经》 最初的宇宙一片混沌,从混沌(chaos)中最先生出了大地(地神盖亚(Gaea))和爱神艾罗斯(Eros),接着在大地底层出现了“黑暗”厄瑞玻斯(Erevus)与“黑夜”尼克特(Night),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昼”。大地又生出了“天空”(Ouranos)。地神盖亚与她的儿子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结合,生下了十二提坦巨神(泰坦

(Titans))及独目巨人、百臂巨人......。

出自《神谱》 从上面两个神话故事我们也对中外创世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出了其在对待宇宙、世界及人类的态度上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影响着中西文化的不同。

盘古开天辟地体现出了中国创世神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可以说已是对世界做了很大的奉献,而他的奉献还不只在于此,盘古死后,尸化万物,造就了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呼出的气化为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化为太阳,右眼他为月亮„„身上的小虫则化为万千人类。盘古以牺牲自己换得了人类所希翼的理想之国、光明之国。盘古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人经久不息地推崇与赞美着。同样,这种精神在妇孺皆知的《女娲补天》中的女

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往古之时,天塌了,地陷了,到处是浩淼的洪水,没有水的地方便是熊熊烈焰,凶禽猛兽袭击百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抱圆天”。于是天地太平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百姓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女娲也元气耗尽,神气泯灭了。盘古和女娲都是为改变人类的生存面貌而牺牲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并且在他们牺牲后,并没像上帝那样要求人类服从他们,甚至也没有要求人们记住他们。中国神话中的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关怀人类的大我精神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与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世神们的这种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也是一种务实精神。

相反,从西方创世神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创世神们似乎都是比较自我与自私的。西方的创世神们为了争夺或维护自我的权利不择手段 在古希腊神话中,儿子们一长大就联合起来动摇父亲的统治地位,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阉掉自己的父亲取代其权利,而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制服,并被其取而代之;宙斯以酷刑折磨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为人间盗火,还在于他懂得自己将被另外的神推翻的秘密,为了套出秘密以防患除忧,便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使他日日

东西方神话对比(四)
中西方女神之首形象比较

  摘 要:由于中西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中西文明各自呈现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同时也有一致性,所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中西文明的特色在其形成初期――先秦和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并表现在各自的神话传说中。本文就拟对中西方神话中的女神之首的形象――女娲和赫拉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切点来观照中西方文明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文化;女娲;赫拉;比较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59-01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神话系统与古希腊神话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就女神来说,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数量不多,仅为31个,而古希腊女神占比重的64%,而且多地位重要。另一方面,中西方女神在类型上多有相同之处。女神之首:中国女娲,西方赫拉;勇敢与智慧女神:西方有智慧女神雅典娜,中国有衔石填海的精卫;爱与美女神:西方有阿芙洛蒂特,东方有多情女神巫山神女、洛神,忠贞女神娥皇、女英。由于中西方神话系统的不同,双方的神话人物也呈现不同的形象。本文将简要比较中西方女神之首女娲与赫拉的形象。
  一、女娲与赫拉形象之异同
  首先,相同之处:万物之母女娲和众神之母赫拉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处在极高的地位。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功德无量被称为万物之母,在中国神话中,女娲作为女始祖,她的地位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
  天后赫拉,穿金鞋的女神,她是天庭的神后,不仅地位崇高,更分享丈夫宙斯的权力,她掌管人间婚姻生育等妇女生活,在古希腊神话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拜。
  其次,不同之处:女娲和赫拉分属于不同的两个神话系统,因此,二者的不同之处更为明显。
  (一)女娲的单一身份和赫拉的多重身份
  女娲的身份是母亲,万物之母。她的角色是伟大的、庄重的。作为母亲,在天塌地陷的自然灾害面前,洪荒生灵面对天地之威无可奈何时,她毅然站起来,炼石补天,以一己之力拯万民于水火,她身上的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一母同胞”的民族情结。
  赫拉作为万神之后,但她却常常有失母仪。除了母亲的身份外,她更多的时候是爱人的角色给人的印象是终日处在妒忌与任性的状态中,她对宙斯的用情不专激烈反抗,对情敌也是百般毒害,与女娲身上善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不同的是,她的身上多了一些世俗的性质。
  (二)女娲功德俱高,品性完美,是善的化身,却过分神圣化了;赫拉外表美丽,是美的代表,但她性格不完美,更具有世俗气息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她的作为无不都体现了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她的身上没有一处缺点,品性完美,这也拉大了神与人的距离,神和人是完全不同的,神是至高无上的,人对神是虔敬的敬畏。过分的神圣化虽然突显了神的崇高却也使女娲少了一些人性的亮丽与灵气。
  一代神后赫拉,外表是极其美丽的,而且她常常是引以为豪的。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赫拉和雅典娜、阿芙洛蒂特三位女神争夺象征着“最美女神”的“金苹果”而引发的。美貌之下,赫拉的性格却不完美。她心胸狭窄还滥施淫威,由于痛恨宙斯用情不专,赫拉总是狠毒迫害丈夫所爱的女子。例如,为了除掉宙斯的情人伊娥,赫拉将她变作一头母牛,又派大群的牛蝇叮咬她,使她流荡天涯,受尽了苦楚。在赫拉身上,我们能看到神残酷无情的一面,神的世俗化的一面,他们有人一样的缺点,是不完美的,这就是所谓的“神人同形同性”。
  二、女娲与赫拉所反映的不同的神话系统
  关于神和人的关系,以女娲为代表的中国的神是人具有神性,是人向神的提升;以赫拉为代表的古希腊的神是神向人的还原,神人同形同性。
  先秦神话向来是庄重严肃的,神多是不苟言笑,外表模糊,内在充满理想化色彩。他们崇尚自我牺牲精神,对民族和集体有着强烈的责任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例如,大禹治水的无私和奉献。人们对这些神的尊崇也体现了对这种精神的肯定与赞美。
  古希腊的神话向来是浪漫多情的,神既是庄严神圣的,又是多情善感的,神圣和凡俗兼备。他们既有神的圣明的尊严,又有偏执的人性,体现出神向人的滑落。古希腊神话体现出人们对人的自然形体的赞美与热爱,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正如蒋成勇先生所说的“古希腊人一与自然分离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特点。古希腊人认为认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而其为人的起点。”?因此古希腊人重视人的价值与作用强调在神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性的歌颂。“古希腊文学蕴含的是一种张扬个性放纵人的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例如,古希腊神话中对爱欲的肯定。宙斯作为宇宙高统治者,他和众神一样有人的七情六欲甚至比人更放纵欲望,他拥有情人无数。由此可见,与中国神话相比,西方的神更具有人性的光环和世俗的色彩。
  三、造成东西方神话两种不同系统的原因
  (一)不同的气候地形所形成的两种文明
  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百姓以农耕生活为主,依靠风调雨顺,自给自足,贸易意识薄弱,依赖神能保佑自己,所以神都是完美的,中国人的个体本位意识出现的很晚。
  古希腊是海洋文明。漂泊的朝生暮死的海洋生活,孕育了古希腊人及时行乐、乐观、冒险的精神。尤其是重视个人本身的力量,表达人在神面前的强烈的自信心,展示人对自我的肯定,对个体尊严价值的肯定。
  (二)两种文明不同的文化内质
  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强调集体利益,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展示出一种世俗的人本主义,强调个体意识与自由意识。
  中西方文明都保存了许多英雄神话,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精神。中国古代英雄神话如大禹治水、英雄共工、夸父逐日等突显的是英雄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造福天下,完全牺牲个人利益,献身民族,他们甚至没有七情六欲,或者他们的欲望被“作为神”的理性制约着。
  荷马史诗中的阿克琉斯是决定希腊军队生死存亡的主将,他勇敢善战,热爱自己的民族。但是,当个人的荣誉受到侵犯时,他会放弃一切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可以说,古希腊英雄们的英勇善战固然有为了国家利益的一面,但深层动机却是争取个人荣誉,追求自我生命的价值,表现出古希腊人对个人意识与自由意识的追求。
  综上,通过对中西方之首形象的简要比较,可见中西神话系统及其反应的两种文明都有许多不同。总之,无论是重集体的中国神话还是重个体的西方文化都各有千秋,各具风情。
  参考文献:
  [1]蒋成勇.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东西方神话对比(五)
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

  摘 要:神话作为人类较早的文学样式,其中包含着许多集体潜意识的东西,而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表现在神话中就是原型,中西方神话的原型意象在形式上虽有诸多相同之处,都真实地代表各自不同民族的集体记忆,却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就原型问题从英雄和女神原型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神话由此而反映出的差异。

  关键词:神话 原型 比较 英雄 女性
  神话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人类文化共同的源头,是人们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对大自然和实际生活认识的艺术加工。神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类初期的许多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流传下来,就势必会对后世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神话是原始人心理状况和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按照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原型就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体现,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集体历史经验和生存记忆,最后以神话、宗教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神话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相对系统的载体。
  中西方神话的原型意象虽在形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都真实地记录了各自不同民族的集体记忆,却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如西方的人性观,倡导个人欲望优先;中国的神性观,崇尚集体荣誉优先。本文就原型问题从英雄和女神原型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神话由此而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神话英雄原型比较
  英雄神话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观,即对英雄的判断和认同标准。不同文化的英雄认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个性精神和价值取向。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情结存在于每个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内心深处,因此英雄便出现在了我们的文化长河中的每个阶段,这种英雄情结也正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对于领导者的无限渴望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神话中的英雄也有自己的原型,且中西方神话中的英雄在原型表现是也是异同共存的。
  希腊的英雄神话,著名的有阿尔戈英雄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等;中国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包括炎黄联合战蚩尤、大禹治水等,逐鹿大战确立了黄帝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到现在,我们仍然说自己是炎黄的子孙,炎帝和黄帝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英雄原型。
  中西方神话中英雄原型形象的巨大差异就体现在“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不同观念。西方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出的是人性化的神和英雄。而相比之下,中国神话里的英雄则是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神。
  首先,在希腊神话中,英雄大多是神■与人的后代,他们的人性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人的外形、性格及其人的情感。他们有爱有恨,有七情六欲,有着种种属于人的生活需要。他们有的正直勇敢,有的残忍享乐。所以,在希腊神话中,英雄便不能简单地用“善”或“恶”的标准来判断。如伊阿宋成功盗取金羊毛,可以算他英雄伟业的一方面,但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他对婚姻和妻子的不忠,这在我国的神话英雄中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
  其次,希腊神话英雄人性的另一个表现是,他们的率直、真实。他们敢爱敢恨,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从不压抑和掩饰自己的情感。如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神庙里初次见到海伦的时候,对海伦的爱慕不能自已,觉得自己带兵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海伦,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抢走了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他们大多做事随心所欲,但因此也缺乏责任感和道德约束。
  第三,在西方神话中,英雄的个人利益和名誉是不容冒犯的,否则就会造成武力冲突。旷日持久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海伦被劫,海伦的丈夫召集各路英雄对特洛伊实施报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中,他们的天平通常会倾向前者。
  而中国传统的英雄在很大程度上被神化了。首先,他们是美德和全知全能的化身,至善至美,无常人的缺陷,他们做事的出发点全是为了天下苍生,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换取黎民的安定生活,是典型的“高大全”的完美形象。
  其次,除了美德和贤能,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更具有忧患意识和普救众生的壮举。中国神话中英雄做事一定是为全人类的,无论是神农还是后稷,他们的事业无不关系到天下苍生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们的壮举反映出的是一种务实精神和造福黎民的意识。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裔射日,为的就是解除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神话中英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思想观念中的“民本”倾向。
  再次,中国神话英雄被神化的另一体现是他们的“性”缺位。这些英雄大多有美德而无性,他们既无父子亲情,亦无男女性爱。即便有了家庭,他们也可以因社会重任而置之不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致使妻子化为石人。这种“性”缺位在中国神话中的补充就是,英雄多是“感应受孕”而出,或由图腾感应或由神气等自然物感应而产生。性的缺位直接导致的就是英雄父亲的缺失,因此也造成了我国的神话并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
  中国神话英雄虽完美无瑕,却神性有余、人性不足,西方神话虽有诸多缺陷,却体现出了人的性情与风味。这个区别也是中西方神话英雄形象的一个最大区别,因而也导致了中西方神话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意蕴:中国神话英雄是一种内向型的形象,追求完美,为民忧患,以道德为准绳。他们都是一些谦谦君子,富于奉献精神。而西方神话英雄则是一种外向型的形象,追求自由,随心所欲,富于冒险精神,没有道德的牵绊。在希腊神话中到处可以看见弑父娶母、父女通婚、兄妹通婚的例子,这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是不被允许,甚至是大逆不道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西方在英雄崇拜上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呢?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开放的文化,加之民主制度的社会风气,都为希腊神话提供了宽松的生存空间。因此,这些希腊神话英雄自由洒脱、敢作敢为。华夏民族的祖先生活在内陆,封闭的地理空间使他们外求无望,只能依靠自己。这种“内求”形成了民族封闭、内敛、含蓄的性格。反映在中国神话英雄身上就是忍辱负重、坚韧顽强的精神。因此中国神话英雄则多表现出理性、庄严的格调。   二、中西方神话女性原型比较
  女性形象是各民族文学中熠熠发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神话这一较早的文学样式中,女性形象描写更是独当一面地占据了神话故事相当重要的部分。早期神话中便有很多生动传神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对以后的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指向。
  首先,在我国社会,向来就有“红颜祸水”的古训,所以在中国神话中的女性都是崇尚完美的典范。而在希腊神话中,对于女性而言,“红颜祸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她们往往与灾难、罪恶结缘,呈现出的是丑恶的一面,如嫉妒天后赫拉、红颜祸水海伦、灾难之源潘多拉等,著名的特洛伊之战不正是因海伦而引起的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吗?她们虽是生命的创造者,但同时又是厄运的携带者和生命的毁灭者。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往往是那些聪明美丽、自由奔放的形象;而中国女性向来所崇尚的则是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谨遵三从四德。从某种程度来说,不同于中国神话中推崇女性的“善”,希腊神话则更加侧重于对女性“美”的塑造,偏向于追求个性的率真,相应地淡化了伦理道德方面的表现。如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女娲,当提及女娲,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必定不是美丽。事实上,女娲的地位可与赫拉相提并论,却从不恃强凌弱,具有完美的品性和道德。她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而且炼石补天是世界的守护者。赫拉天性嫉妒,仅仅由于帕里斯认为阿芙罗狄蒂比她更美,就毫不犹豫地毁掉了这座城市。再有雅典娜,她是智慧女神兼和平女神,一方面她勇敢、善良、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又狭隘、残忍,仅因美杜莎曾扬言要与之比美,她就将其变为面貌丑陋的女妖。
  其次,在关于女性地位方面,中西方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似乎都处于大体相同的处境,即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社会关系中,女性都会受到男性的约束和控制。尤其是在社会事务方面,男性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而女性只能退隐到家庭后方。男性会让自己的地位不断升级,在社会关系中,男性有充分的主动权,可以直接掌控女性的命运,而女性只是被动的受体。
  其中略有的不同是,西方神话中的女性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因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就会与男性抗争,以此来争取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赫拉作为一个女人,面对丈夫的不忠不惜大动干戈,陷丈夫情人于不义。但我们往往认为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强的悲剧性,体现在女性的抗争方面往往是徒劳的,赫拉自知无法与宙斯匹敌,所以只好泄愤于和她具有一样社会地位的女性――宙斯情人的身上,而这样常常惹怒宙斯,受到来自宙斯君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但站在女权的角度来看,就女性而言,赫拉的所为实际上是争取男女平等的先声,包含着现代爱情的萌芽,这就是西方女性进步的地方。
  而中国神话塑造的女性形象,正如中国上下几千年所推崇的那样,以做贤妻良母为美德,寻求的是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夫为纲、夫唱妇随。如造物始祖女娲在中国神话体系中是作为伟大的造物始祖出现的。她做事都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专注于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从不显耀自己,处处表现出谦逊的美德。女娲同时专注于对付强大的自然灾难。在自然环境恶劣险恶的时代里,女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具有正面意义,她的那种大无畏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受到普遍的尊重和颂扬。
  三、结语
  道德观念的差异,使中西方神话中的神性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国神话整体来说并不系统,甚至人物都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他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尚德思想,这种独具东方特色的尚德精神在与希腊神话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神话中的英雄、女神形象虽然在表面看来有诸多相同之处,但细一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文化的核心内涵。通过二者的原型比较,我们便可以理解中西方的性别文化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相信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并在这异同中寻求沟通双方文化结合的桥梁,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宗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瑞士]荣格.人及其象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 白庚胜,叶舒宪主编.神话中原[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4] [德]奥托・泽曼.心理罗马神话[M].周蕙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 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作 者:宋 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东西方神话对比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544657/

推荐访问:东西方神话差异 东西方神话的异同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13年迈腾更换转向柱电子设备如何匹配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