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练功吗

2016-08-29 心得体会 阅读:

太极拳要练功吗(一)
太极九要论——太极高手的练功心得

太极九要论——闫朋

九要论一解读

无论是从表还是从里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理出眉目,还原事情的真相,很多不同方向的行为,往往栖身于同一个归宿。所以说天地之间错综复杂的事情,初看仿佛混乱不堪,实际各个归宿,千丝万缕的事情似乎无法理顺,事实上都可以追本溯源。因为从事物的本质上讲,万是一的分化,一是万的聚拢,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没有人能违背。

武术方面的事情,谈起来看似很复杂。但是它不管纵然如何变幻,也离不开势态,也离不开气力。尽管林林总总的门派招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功力的要求却是惊人的一致。所谓一致,就是从百会到涌泉穴,从五脏六腑筋骨,到全身肌肉五官百骸,都是上下内外相互联贯成为一个整体。具体要求是拆之不开,撞之不散,上节动下节响应,下节动上节支援,上下齐动中节来补充,中节动上下自会配合,内外相互连贯,前后互相拥护,所谓一贯状态,就是这样的情形。 究其该状态的来势,一不是刻意造出来的,二不是模仿他人的形象装出来的,而是自身踏踏实实的修养而来的。当他不动的时候,他就是一轮明月,一池照人的清水,稳如泰山。当他动起来的时候,就是如天上打雷,地动山摇,动作之快快似闪电,一切都出乎人们的预料。当他安静的时候,他浑身无处不平静。当他动的时候,他的浑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没有一处不随之动,上下前后左右没有一处离开大部队或者什么不合作的行为发生。动以来就犹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没有任何物体可以阻拦一样。又好像裹紧的爆竹一下子炸开,发作之声让人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想到不想,有感即应,有感即发,事情没有想就做完

了,还没有计划怎么干就应经成功了。难道这种现象没有道理可以解释么?不,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人的气力大小是长时间练功积累而成的,,什么叫做功夫,功夫就是时间,功夫是长期修正的结果。所以才有前人谈到一贯状态时说,想做好做扎实学问必须多体会,才能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收到洞察事物微妙的效果。由此可以知道,不管事情是困难还是容易,功夫都是要自己去下的。不可以跳级,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功夫下到之后浑身上下自然就会贯通,上下表里自然而然形成一贯状态,于是散乱无章的得到了很好的整理,有分歧的也得到了联合,这样一来浑身上下左右就一气相连形成一贯状态了。

九要论二解读

和练武术尤其是练太极拳的朋友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练气的问题。其实练功上气是一个过程,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就是一个呼一个吸,呼吸就是阴阳。武功不能没有动也不能没有静,就像气不能没有呼,也不能没有吸一样。吸就是阴,呼就是阳,以静为主的功法为阴,以动为主的功法即为阳,气上升的动态就是阳,下降的动态就是阴。阴气上升就是阳,阳气下降就是阴,中气下降就是阴,中气上升就是阳,这就是阴阳的划分。那么什么叫做清浊呢?上升高扬的就为清,下降低沉的就为浊,像春风舞柳般的轻柔飘逸的就是清,像笨重粗野的就叫做浊,清者就是阳的形象,浊者就是阴的形象。阴阳从来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所以阳气要下行来滋阴,阴气要上行来助阳。阴阳和合叫做气,气一旦分开就是阴阳了。之所以说气不能没有阴阳,就是告诉我们说人不能不运动也不能不休息,鼻子不能只吸气不出气,嘴巴不能不说话不吃饭,事物不能只有阳的一面,也必需要有阴的一面,因为万事万

物都是既相互统一又既相互矛盾存在的。这样的解说就是用阴阳概括事物变化的规律,来使人们明白事物是对立统一,相生相克循环不已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明白气虽然分阴阳,事实上还是一回事 。所以奉劝朋友们想在武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千万不要在气和阴阳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一味地钻牛角尖。谁钻都是死路一条。

九要论三解读

人的气力是在体内节节传导的,而人身体节段的划分却是没有一定的界限。我们习惯把身体分为三节,既上中下三节。如果把整个身体分为三节的话,头就是上节,胸腹就是中节,腿就是下节。把上节再分三节的话,额头就是上节,鼻子就是中节,下巴就是下节。把中节再分的话,胸就是上节,腹部就是中节,小腹就是下节了。把下节再分为三节的话,脚就是梢节,膝就是中节,胯就是根节。把手臂分三节的话,那么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如果把手再细分的话,手指就是梢节,手掌就是中节,掌根就是根节。手分三节大家知道了,脚就不用再说了吧。足可以见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都还可以再细分。所以说要是没有三节,就根本无法解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因为上节失控,中节下节必然失控,中节要是失控,人身主要的要害部位就会一览无余,下节失控,不要对方打你就自身难保了。所以师傅常告诫我们练拳一定要明三节啊。关于力气的出动和传导,一定是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的行为模式。可是要从根本上讲的话,这些支节的说法其实还是一个整体,哪里有什么三节之分啊,既然没有三节之分,怎么还会有三节之中还有三节呢/

九要论四解读

【太极拳要练功吗】

论身论气以后,就该轮到解释末梢了。其实所谓的末梢,就是梢节的梢节,

【太极拳要练功吗】

就像是今天我们说的客户端。很多人以前讲三节都没有提到过这个概念,更不用说讲一元二气的问题了。拳脚都是从圈内打向圈外,所有气力都是从身体内部传导给末梢的,看起来像是沉甸甸的,其实还是虚浮的。所以末梢一定要讲。然而这也只是形体的末梢,还没有过度到气血的末梢。四梢是什么?我们的毛发就是其一。毛发内不牵连五脏六腑,外不妨碍四肢的运动行为,似乎不值得一说。然而毛发为血脉之梢,血是气的源泉,即使不从毛发上讲述气的运行走势,但是也不能离开血去解释气的来源吧。既然讲气就不能不讲毛发。毛发竖立就是气血饱满的结果。我们知道舌头为肌肉之末梢,肉是鼓气的大风箱。风箱阀门开的不足,鼓出的气就不足,所以说舌头一定要抵住牙齿。我们的肉梢才能饱满。另外骨头的末梢在牙齿,筋的末梢在指甲,内气生于骨髓,而骨架靠筋键联络,如果气力没有达到牙齿,就是说明没有达到筋的末梢。要想骨梢筋梢充足,牙齿必须达到咬断牛筋的程度。指甲要劲射而出,否则就很难做到。如果真正做到了怒发冲冠,舌于催齿,齿欲筋断,甲欲穿骨,那么四梢九一定是充实了,四梢充实了,内气就充足了,内气充足了,自然就不会虚而不实,实而不虚的现象发生了。

九要论五解读

常听一些大师们讲,不要整天求招势要求感觉的话,想来挺可笑。讲拳法不能不讲招势,不讲势就无法讲气。人靠五脏六腑来生存,而五脏六腑就是气的根源啊。拳谱上说,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既然如此,我们又和必把拳法和经络,卦辞等等一一对号入座呢。

九要论六解读

内三外三为之六和。那么左手和右脚等等,难道就不叫做外合么?再者

头于手合等等难道不叫外合么?还有心与眼合等等难道不叫内合么?这样一算究竟有多少外三合和内三和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分别罗列了。总的来说拳法无定式,对身体的要求都是一动全身无处不动,一合全身无处不合,身体的所有模式都包含在了一贯状态中了。

【太极拳要练功吗】

九要论八解读

拳法习练中的身法都有哪些呢?不就是这八法么。纵就是气势放大勇往直前,横就是保持攘力,直捣目标,身架高之时有顶天的磅礴气势,身架低的时候要有遁地的气势。该进的时候思进不思退,该退得时候及时抽身待利再战,不拖泥带水。敌人在其后,一个脱身幻影就把敌人调到前面,敌人在左右时,身体稍加偏移就消除了死角。这样不论前后左右敌人都不能占到我们的便宜。何时用什么方法都是在一直变化的。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待不同的对手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或者忽纵忽横,忽高忽底,身法总要因时局形式而变化,万万不可对什么人都用同样的方法,也不能在什么时候都用惯用的方法。时机该进时当机立断,否则机会就瞬间流失。形势该退之时,也要当机立断,及时后退为下一步进攻打下好的基础。要知道进攻是为了把敌人消灭,后退是为了保持实力更好地消灭敌人。身体四面转动是为了消除敌人给我们造出的死角。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消灭敌人而准备的。总而言之,对局势的观察是眼睛的事情,对形势的判断分析是心里面的事情,对局势的有效控制是手脚的事情,而手脚的根本都是身体的事情。身体前进脚手同时前进,身体后退脚手随之,集法度于一身,身法难道可以掉以轻心么/

九要论九解读

拳言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足见身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太极拳要练功吗(二)
太极拳练功秘法揭秘

【太极拳要练功吗】

太极拳练功秘法揭秘!! ! 发 贴 数 : 52 篇 大眼虎 版主 国家: 中国 威望: + 0 投票 来自: 保密 鉴定: 未知地区 总 2002/07/18 查 看 消 息 邮 件 主 页 引 用 回 复 注 册 日 期 : -------------------------------------------------------------------------------- 一. 对太极拳的总体认识. 太极拳是由他的 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所形成的. (1)艺术性. (2)健身性. (3)技击含义. 1 艺术性的自我感觉.一 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首先是要自己对此拳有一定的认识 .不能只把太极拳作为一个一般的武术项目去看待. 习练者在练拳的时候不可 忽略他的艺术价值.别人在看你演练时候的第一感觉就是要觉得在欣赏一种艺 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驰神往的感觉.好象觉得是在高山之巅.悬瀑之旁 仿佛是松涛阵阵.流水潺潺. 又要使人觉得是在朔望之日看海, 一浪接一浪, 连绵不断. 又要使人似在钱塘江边观潮. 只觉得气势恢弘. 不可阻挡. 总之太极拳给人的感觉应是王者风范.而不是霸气十足. 2 健身性的自我感觉.本人曾在二 十六岁时候被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北京 日坛东路. 使馆街的那个医院. 当时的国内医学界的权威机构 ) 宣判过死刑. 后来将养了两年后.便开始习练陈式太极拳.尽管工作繁忙.可是二十余载寒暑 不辍.倒 也是不能不说太极拳在健身上有很大的用途.最起码我也是个受益者吧. 黄庭经曰:"外方内圆神在中 血 脉通理五脏丰" 太极拳是不是暗合此理.就不得而知喽 ! 技击含义的自我感觉 尽管技击在太极拳里所占 的比例是很小的.可是对一般习练者的吸引力确实是很大的.本人年轻的时候也是为了此道.几乎跑遍了 长江以北的各个有太极名家的省份 倒也应了"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话说回来,又有几人知晓其中甘 苦.几多辛酸.几多回味.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时光已是滑过了近二十个年头. 废话已是太多.大家本无 意看这些感慨.就让我们切入正题吧.然而需要说明的不是要大家一定习练这么多年.也不是象一些人说 的.什么"太极十年不出门"啊. 如果得遇明师(绝非名师) .也就是一两年便可达到我现在的水平.或许 还要高一些的.奈何本人天资愚钝啊. !现在我总觉得如果两三年不出成绩.一定是教.学之间有问题.关 键是明理啊.理精法密.明白了道理.对体用只是个理性到感性的转变过程.拳谱说三年一小成.是颇有 道理的.这个"一小成"足以对付什么散手拳击之流的.并非要十几,或几十年为之奋斗.这个是单指技击 讲的. 二.太极十三势. 从生理上讲:是五脏六腑,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加上阴阳二气. (一呼一吸) 从功理上讲:是八个劲别.及两种步法.两种眼法.一种身法. 原取意于,八卦.五行.合为太极十三势. 并非是一些人说的八门.

五步 也不是象现在某些人说的陈式老架前面的十三个式子(到第三金刚捣碓) . 三.关于放松. 一般教练太极拳者大多特别强调以松柔为主.其实大都忽略了太极的另 一个方面.刚劲. 指在运动中肢体外显的弹性发力或者是意劲聚于一点的 隐于内的发劲,刚劲必须保持静重.且用刚不可无 柔,无柔变化不速.用 柔不可无钢.无刚催逼不捷. 放松是对各个关节部位的强调.而不是说要把肌肉 松到没有,所以一些习练 了一两年的太极拳爱好者十分迷惘,把肌肉放松的一点劲力也没有了,也没 有 力量了.还不如一般的不习练武术的人有力量了.因此对太极拳产生了 迷惑的感觉,觉得自己到底练的对 不对?还是老师教的对不对啊等等.这是 第一次迷惑. 外家的训练,笼统的说是肌肉群(块)与肌肉群 之间磨擦产生的力量.太 极拳则不然.他是通过缠丝法在身体的运作中.肌肉丝与丝之间绞拉产生的 弹 性的劲力.所以光是一味的强调松柔,而没有缠法就不能达到太极拳所需 要的劲别.和打击力度.可以这 么说太极拳的劲别是靠缠法走出来的.既是 平时说的缠丝劲.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 明拳" 四.松柔圆匀 松是指的关节的展开度.即松是对各个关节部位的要求,通过训练使关节 之间的间 隙加大. 柔是表现的肢体的柔韧度.即肢体关节放松后产生的弹性效果. 圆是周身的捧劲及运行轨迹的 展现.即是对外型及活变的运作轨迹的要求. 匀是单位距离单位时间内某个招势的运作速度. (而不是说 一趟拳一个速度) 五.松肩沉肘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几乎都是松肩沉肘的.为什么太极拳又特别强调松肩 沉肘 哪.根据我在习练太极拳陈式老架的过程中(一孔之见啊)太极是阴阳对立统 一的矛盾的组合体. 也就是说在某个单位时间内有过起肩架肘的过程.但是在 定式的时候一定要松沉下来啊.希望这次"混沌 初开"回去之后能证实这个起肩 架肘在实际运用中的妙用啊.起肩架肘和松肩沉肘正好是一对矛盾. 六. 开合 陈鑫说:"太极拳,开合二字足矣." 足见开合的重要性. 有的人说一开开到毫发毛巅.一合收于丹 田.还有人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其实也只是说了一个方面.古谱说"收既是放""合既是出"又该做何解 释呢一阴一阳谓之拳,其妙处全在阴阳互为其根. 七.松塌. 松塌是指和对方搭手或者散推的结合部位 (粘着点)的紧密程度.不管你是推对方还是对方推你的粘着点.切不可有丝毫的松动懈怠(空间) .这样 就好象是电机与水泵的关系, .靠的是中间的 (连轴器即靠背轮) 的粘着点. 你的运转就好象是电机的旋转. 对方则是被动的(水泵)旋转.自然又象是一个开着电风扇.你向他投上一个纸团或者是什么物体.必然 会被

电风扇的旋转顺着切线的方向击打摔甩出去.这个还是离不开缠法. 八.力量 对力量的问题.我是 这么理解太极拳的.希望能通过这个问题使大家明白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的推手或者散手时.作用在对 方时候都是以合力(整体的.周身的旋转和缠丝)作用在对手的一个点上.即是以整体打击局部.当让是 显得力量大喽.所以说 发人于丈外不过是雕虫小技耳.对手被推.打出去时.绝对的感觉是如古谱中之中 所说的:"如风吹倒,跌翻绝妙".如果对手感觉被推打的部位很疼,甚或是受伤 .必定是你的发放角度, 方法不对头或者是发放时机掌握的不是恰倒好处. 要想有意伤人另当别论. (可这是本人历来不欲推崇 的..当然遇到歹徒时.自然是要不留情面的. 因此我推打人时都是以对方的感觉不痛或者是他感觉没有 ) 力量时为把握准则.所以我教学二十余年太极拳.从来没有出现过"工伤事故". (当然我的功夫也不行) . 据某个医学专家说的,人可以在"意念力"集中时.可以达到几吨或者几十吨的力量.试想你在行拳走架时 候就是在调整周身.目的是把全身的潜能激发出来.现在的一些太极名家高手有些可能是觉得自身的力量 不够.又转而去练习力量.必定是对自身的程度有所怀疑.这又是一层高手的迷惘.也可能他们的起点和 境界已经到了尽头吧! 我想奉劝这些大师一句"人人有个灵山塔"何必外求啊.!! 其实他们是不是已经 !!! 是灯下黑了啊.不知道自己平时在行拳走架时没有缠到位啊.并没有把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练到位啊.而是 认为太极拳还是处理不了比自己力量大的很多的人啊. 杨谱说:"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 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 如地之有沟渠,沟渠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 而动全身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 .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功.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 裹铁.分量极沉." 九.引进落空. 这个也是两个方面.不可单一而论.引进对手.使之来力落在我重心 的外边(空)的地方.我在引化对手的同时把自己的劲力发落在对手前劲刚完.后劲不接的空挡之处.所 以说化发同时.既是指的这个.可是本人还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还是一二三的. .只不过它们之间的间隙极小 罢了. 拳谱说:"精神能提的起,则无迟重之虞. 粘依能跟的灵,方见落空之妙" 十.缠法. 缠法是陈 式太极拳的根本.至于其他各式,我就不好说了.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 ""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缠 法是太极拳的

太极拳要练功吗(三)
太极拳要求

陈式太极拳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键,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掤(bing) 捋(lv) 挤 按为主。采 挒(lie) 肘 靠为辅,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的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虚实分明,以缠丝劲为核心,外表走弧形,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要弄清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混元太极的基本理论。练太极拳,就是练阴阳的协调。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 注意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周身一家。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松腰落胯收臀、圆裆扣膝、五趾抓地、涌泉穴要空;要沉肩坠肘、塌腕舒指、劳宫穴要空;要分清虚实、步法轻灵、迈步如猫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眼随身转、威而不猛、神如捕鼠之猫,形如搏兔之鹰。姿势要中正圆满,架子勿高低漂浮,动作要轻灵圆转。

松、静、沉、柔、绵、缓、整、舒八个字,要贯穿始终。

1.所谓松,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松是在意念指导下实现的人体的自然状态。【太极拳要练功吗】

2.静,即为虚静,无极混沌之状也。起势乃太极拳静功练习

的重要环节,是从无极到太极的基础,有着丰富的内涵。3.沉,即为沉气。练拳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全身各部份有向下沉坠之感,如: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气沉丹田、胸空腹实等都是其表现。做动作时,气贯末梢,上肢贯到手指尖,下肢贯到脚趾头。动作结束时,腰胯松开,向下贯气,使内气入地。

4.柔,即柔和,相对于刚而言,不软不硬,其质如水。练拳时动作要柔和,如春风扬柳,似行云流水。【太极拳要练功吗】

5.绵,即缠绵,缠丝劲。 “练太极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即不明拳”。练拳时通过腰脊的螺旋转动和胸腹的折叠转换,带动四肢,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前后无一处不缠。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

6.缓,即缓慢。练习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形、神的完整统一,顺其自然,宜慢不宜快。只有慢练,才能做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7.整,即劲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气沉丹田,松腰活腰,配合松胯落胯、圆裆扣膝和胸腹折叠转换就能引领全身,上下相随,左右逢迎,一动全身皆动。使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以腰为中心的全身性的动作。劲起于脚根,主宰于

腰, 发于脊骨,形于手指。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串,周身一家。此外,还须做到内外合一。

8.舒,即动作自然、舒展大方。行功走架,须虚领顶劲,松腰落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中指领劲,气达末梢,节节贯串,神舒体松。这八个字之中,松静为首要。练太极拳须“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推手为用”,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以“抨”字为先,但要学好太极拳非在“中定”上先下功夫不可,否则会舍本求末,欲速而不达。 “中”为中正,中庸。能“中”则处处留有余地,左右逢源。“定”为不失中。如“失中”则旋转不活,进退不灵。能“中定”就如行军打仗步步为营,军士出而有归宿。无“中定”就如鹰无林,虎无山,龙无潭,“险”而易见。更何谈“抨捋挤按,采挒肘靠”? 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要求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虚领顶劲” 也就是在练功时要求头部自然上领,不能低头、侧偏、仰脸;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下颌微收,顶精自然领起”,教给了我们方法;他还说“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且无精神”,讲到了作用。“松肩沉肘” 既“沉肩坠肘”或“沉肩垂肘”, 都是要求向下向外的松沉,只有作到了松沉,两臂才能松活圆满,

运动自然。通过“虚领顶劲”的向上提拔,清气自然就上升到百会; 通过“松肩沉肘”向下的松沉,浊气也就下沉到了丹田,从而达到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既 “空心实腹”之要论。 “含胸拔背” 简言之即是:胸部要含、要松、要虚;背部要开、要拔。“拔背”我的理解有二:一是纵向的拔伸,既上下的拉伸,这里可以通过“虚领顶劲”和“屈膝松垮”使整个脊椎拉开,最终作到“立身中正”的“拔背”;二是横向的拔伸,既是通过两臂向两边有意识的放松、弧形对拉作到横向的伸展。只要作到了以上的两点,“含胸拔背”就自然而然作到了。 “塌腰” 既是腰劲要下合。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腰要结合重心的转移左右转动,不可无力,不可僵硬。陈鑫云:“腰如车轴,臂如轮”,“腰劲要下去,贵坚实”,又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他还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可见前人对腰的要求可真是严格。 “屈膝松垮圆裆泛臀” 屈膝既是两腿微屈。在做下蹲时,膝盖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大腿的中线和脚的中线不能形成内夹角、外夹角,避免引起膝关节疼;松垮既是髋关节要松,不能前顶、两边凸,要有向下的沉劲,如坐凳子般;圆裆:陈鑫《太极拳图说》讲“肾囊两侧谓之裆,贵圆、贵虚、贵开”,既通过屈膝松垮、重心的虚实、膝盖的里合,裆也就自然能圆。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剑刀》有曰“腰能松沉,胯能撑开,膝能里合,裆劲自能撑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亦云“下

腰劲,尻微翻起,裆劲自然合住”,又说“尻骨、环跳蹶起来,里边腿跟撑开,裆自开;两膝合住,裆自然圆”。泛臀:微微向上为之泛。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曾多次提出“泛起”、“翻起”,他说“屁股泛不起来,不惟前裆合不住,而周身皆

太极拳要练功吗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64742/

推荐访问:太极拳练功服 陈式太极拳练功

心得体会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学习2015年度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案件心得 下一篇:谈谈如何强化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