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2016-08-25 论文 阅读: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一)
障碍性挑食幼儿家庭指导论文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案例来源:在小班入园一个月后,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在进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喂着吃,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有83%的孩子存在挑食现象。尤其是小w,挑食现象最为严重,为了尽快与家长配合,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我研究了课题《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家庭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对小w进行了特别的观察和指导帮助。

记录一:

开学第二个月,小w在情绪上已经基本稳定了,不再哭闹,但依然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自己一个人自由随便地到处走,最喜欢去娃娃家一个人玩,人多了他就会到别处去。一直以来上课都不愿意坐到椅子上。一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是我们老师最犯愁的时候,因为吃饭是小班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让孩子吃饱吃好才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但小w坚决只要白米饭,不要一丁点菜,我试着想方设法去喂他点菜,他就用双手紧紧的捂住嘴巴,干脆一点也不吃了。偶尔遇到他喜欢吃的点心,他也会嚷着,老师给我留一点。 案例生活背景:

小w这种挑食特别严重的现象在幼儿园是很少见的。根据和孩子父母交流之后我了解到,小w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开了一家网吧,平时一天到晚都在忙碌,晚上总是睡的很晚,所以小w几乎每天都是我班来园最晚的孩子。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很优越,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由于父母每天都要赶时间,忙于做生意,因此一切事情都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二)
浅谈幼儿挑食现象及其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挑食现象及其教师的指导策略 彭宏敏

摘要:挑食是指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例如只喜欢吃鱼、肉,而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反映在就餐时只吃些自己喜爱的食物而排斥其他食物。当前社会幼儿挑食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幼儿挑食给幼儿身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所以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成分才能保证幼儿个体的一日所需;然而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却不那么理想,这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挑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而产生的后果。造成幼儿挑食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长的娇生惯养、食物本身原因、幼儿身体状况等。

关键词:幼儿挑食 一日所需 营养不良

一、挑食给幼儿带来的危害

儿童是父母的宝贝,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因此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是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主要力量;然而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社会我们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幼儿挑食现象越来越严重,那幼儿挑食会给幼儿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一)挑食使幼儿身体形成缺铁性贫血

例如有的人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或不喜欢吃肉类,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因为在他们的膳食中,尽管并不缺少铁,但是,由于铁需要与维生素C和肉类中分解的胱氨酸结合成为可溶性物质后才易吸收。因此,不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摄入不足,自然也就影响了铁的吸收。

(二)营养失衡:

幼儿需要的所有营养就像一块跷跷板,只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才能让营养跷跷板保持平衡,确保幼儿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

(三)体重不达标: 挑食幼儿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容易出问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挑食幼儿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幼儿的2倍。

(四)影响智力发育:

研究发现,正常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挑食幼儿高14分,挑食幼儿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五)抵抗力差易生病: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由于饮食不均衡,挑食幼儿不能很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经常会感冒发烧。

(六)出现极端性格:

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各类食物在幼儿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幼儿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表明,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幼儿与营养良好的幼儿比较,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此外,家长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幼儿吃东西,这样不仅不能纠正幼儿挑食,还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二、影响幼儿挑食现象的因素

(一) 家长娇生惯养想吃啥就给啥:现在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都有独生子女的通病,家长们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的东西吃。 (二)零食不离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零食的种类不断增多,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三)父母"包办"喂食: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家长嫌孩子小自己吃饭弄得满地都是、满衣服都是很脏家长收拾起来比较麻烦,因此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食,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四)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许多家庭已习惯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然而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依靠零食来补充。 (五)未把握饮食时间:在很多家庭中常常会出现孩子刚睡下,或刚做完游戏就吃饭,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挑食。【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六)食物单调:当今社会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

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挑食也就形成了。

(七)父母挑食:有的父母本身有挑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给孩子暗示性的养成了挑食的习惯。

(八)烹调不可口: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九)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会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挑食。

三、怎样预防幼儿挑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我深知幼儿园在幼儿学年前教育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也与家长们沟通过,家长们都能认识到幼儿挑食会给幼儿的日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很多家长知道了挑食会给幼儿带来严重的危害却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我认为针对幼儿挑食现象可以从家长和幼儿两方面进行预防;

(一)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先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与幼儿园较好的配合。在家庭中用餐时要注意:

1、餐前气氛要轻松、愉快、活跃。准备饭菜时可与儿童一起商量吃些什么,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儿童帮助摘菜、洗菜,并有意夸赞儿童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觉得自己帮助做的饭菜更有味道,以促进进

餐。

2、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餐室要明亮,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选择偏红色调的就餐环境可使儿童消化液分泌增多,就餐时可听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吃。

3、成人的情绪要平静,稳定。对儿童进餐的不适当要求不可过分迁就。对不按时吃饭或每餐吃得很少的儿童可进行暗示性教育以引起其食欲。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责骂、恐吓、惩罚等强烈性手段,否则会使儿童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提高烹调水平。儿童对色、香味俱佳和新品种的饭菜十分敏感,初次进食某种食物时,成人的评价可起定向作用。

5、每个家庭都应有固定的餐桌,座位,吃饭时间,养成有规律的进餐习惯,切忌端着饭碗边走,边玩,边吃。

(二)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对正常孩子与挑食孩子有个鲜明的对比 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开展集体教学或者个人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挑食带来的危害,了解到挑食孩子遭受的痛苦。

(二)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 合理安排骑小自行车、玩球、跑步比赛等户外活动,以消耗其能量,促进其食欲。同时禁止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进食,因为此时是没有食欲的,要让他们洗洗手,安静一会再吃饭。

(四)进行鼓励性教育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三)
幼儿家庭指导方案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二, 指导活动主持者

组长

三, 指导活动的对象

所有在园幼儿的家长

四, 指导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下午

2号楼2号阶梯教室

五, 指导活动的目标

1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让家长了解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

六, 指导活动的准备

1各班教师了解幼儿家庭的健康生活,提供好的典范 2幼儿园汇总各班情况,选出好的典型,注意提供不同的范例 3 请被请出的家长准备一些自家健康生活的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 指导活动的内容

如何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八, 指导活动的形式

1观看照片和录像。

2座谈,讨论。

3总结。

九, 指导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一) 主持人引导家长观看照片,录像

1观看“健康饮食”的照片和录像

列举一些不健康饮食造成的危害和一些补救的方法 2观看“孩子锻炼身体”的照片和录像

家长和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家长在家和孩子做一些幅度不大但又能活动四肢的小舞蹈,小体操

3观看“家长做孩子游戏的好伙伴”的照片和录像 家长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如孩子扮演“教

师”,妈妈爸爸扮演“小朋友”)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早操,看电视,唱歌,跳舞,编讲故事,做做玩玩很快乐

4观看“孩子生活习惯”的照片和视频

孩子自己整理床铺;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把饭菜掉在桌上,不挑食;吃饭前洗手等

5观看“家长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照片和录像家长让孩子当个小帮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洗自己的小手帕,小袜子,给妈妈捶捶背等。

(二) 支持人启发家长对孩子,录像的内容进行家

庭讨论,交流

1你对上述几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何感想【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2你是如何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

3你认为应如何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

4主持人对照片,录像的内容进行评讲

(1)健康的生活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通过一些小事来养成孩子好的习惯

(3)使孩子真正参与到生活中来,父母在一旁协助

(三)主持人总结,引导家长得出正确的结论

无论如何安排孩子的日常的健康生活,都要注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考虑家庭和家长的实际情况,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成长。

十, 指导活动的评价

效果:通过了解 ,家长会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长会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 例如每天按时吃饭 ,按时睡觉。

评价 :家长通过这次活动明显有了健康意识 ,能更好的呵护孩子,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指导活动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四)
个案指导:关于幼儿挑食、偏食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85-02

  一、个案背景
  1.基本情况
  灿灿――女孩,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从生下来半岁起因为父母工作很忙,灿灿就一直在爷爷奶奶家,和他们一起生活,所以小宝贝很依恋爷爷奶奶,同时老人家也很宠爱这个小孙女,想要什么都尽可能的去满足。灿灿不爱吃饭,挑食很严重,就喜欢吃小零食,爷爷奶奶也默许、放纵她这样做,任其自然发展。
  2.幼儿园表现
  每当要开饭时,灿灿总会皱着眉头,一脸的不高兴。当老师把饭盛好后,她先是把饭用小勺翻来翻去,然后再铺平,吃米饭都是一粒一粒数着吃,不爱吃蔬菜等,挑食很严重。
  3.家庭教育背景
  母亲经常出差,长期在外工作,想教育孩子却鞭长莫及,偶尔回来时间也不是很长,无法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
  父亲每天的工作也很繁琐,总是早出晚归。自然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就照料的很少,同时也有些溺爱孩子。
  二、个案问题分析
  1.家庭成员过分的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但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
  2.零食杂而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家长平时提供给孩子的零食杂食过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退了孩子的食欲,打乱了孩子规律进餐作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饮食。
  3.心理上的原因
  家长的迁就形成了其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由于长期挑食、偏食,幼儿在心理上逐渐对正常的饭菜产生了抵触,导致进餐速度慢、稍有不喜欢吃或强制她吃就以大哭来反抗发泄,并会引起呕吐反应。
  4.受家长饮食习惯的影响
  灿灿的爷爷奶奶对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知识不太了解,所以安排家里的膳食也不科学,没有注意到营养搭配、膳食平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逐渐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吃,不爱吃绿色蔬菜,就爱吃零食等,逐渐就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三、个案指导过程
  第一步:与父母沟通
  1.1真诚展开交流
  告诉家长孩子0―3岁一定要由父母亲自带养, 这叫亲子教育,如果没有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孩子成长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比这还严重。
  1.2具体指导措施
  1.2.1多与孩子相互交流。
  1.2.2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1.2.3我们和家长共同分析造成灿灿挑食、偏食的原因。
  1.2.4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
  1.2.5用游戏来诱导她喜欢美味佳肴。
  第二步:与爷爷奶奶交流
  2.1案例再现
  让爷爷奶奶了解灿灿在幼儿园的进餐表现情况,针对孩子的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引导老人了解过于的“溺爱”、“放纵”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行为欠缺。
  2.2具体指导措施
  2.2.1别再以“溺爱”、“放纵”的方式宠爱孩子。
  2.2.2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2.2.3变换花样让孩子喜欢吃饭。
  第三步:再次指导家长
  3.1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
  幼儿的挑食、偏食等习惯的养成,与家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不挑食、偏食,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树立良好榜样。
  3.2营造宽松和谐的进餐环境
  幼儿在进餐时,家长切忌对孩子大呼小叫或是惩罚幼儿,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负面不良情绪,从而直接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所以,在进餐时家长要学会调节气氛,使孩子心情舒畅乐意吃饭,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3.3增强体育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平时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孩子的食量促进幼儿食欲。以此,逐步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4让幼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天生就对工作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尝试帮助家长包饺子、做小点心等简单而又容易做的事情,从而让幼儿体验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自然吃饭也就比较香了。
  四、指导成果
  经过家园配合,近一个月的耐心指导,灿灿已经基本消除了进餐给她带来的困扰,并初步养成了进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平衡,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醣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质及水分等等各种充分的营养素,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幼儿的挑食、偏食等习惯的养成,其实与家人和周围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有时成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慢慢形成了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所以,为了预防幼儿的这一不良习惯,必须从我们成人做起,坚持做到不挑食、偏食,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吃,注重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合上述案例,我呼吁广大家长坚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查找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认识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解决问题孩子的根本。同老师密切配合,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共同努力。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五)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

  【摘 要】本文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家庭指导,希望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家庭指导
  在幼儿阶段对其就餐习惯进行培养,不仅能够保证幼儿膳食平衡,获得充足的营养,提升幼儿体质和免疫力,还能为幼儿以后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日常良好的进餐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作为家长怎样在生活中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指导,纠正幼儿偏食、不好好进餐等不良习惯,就成为现阶段幼儿家长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现状分析
  (一)幼儿习惯类型与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是421模式,所以祖辈们特别宠爱孩子,甚至有一部分十分溺爱,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偏食、挑食、以零食代替正餐的现象出现,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平时对幼儿进餐的要求及教育幼儿的方式上会和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分歧,因此怎样做好家庭指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就成为家长以及教育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进行考虑的问题。由于幼儿进餐习惯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
  (二)幼儿习惯成因分析
  首先,长辈过于溺爱。由于年轻父母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加之祖辈的溺爱,使得大多数家庭都会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甚至达到了百依百顺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家长会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得孩子养成了放纵或者是叛逆的性格,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与幼儿自身意愿相违背的事情,他们就会发脾气,会使用不吃饭等行为进行抵抗。
  其次,进餐环境的不合理。幼儿家庭居住小区都会离市场比较近,因此会听见大声叫卖或者是较为嘈杂的声音;家里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由于幼儿自律能力不是十分良好,注意力会被某些东西所吸引;幼儿在进餐期间可能会受到座位拥挤、使用餐具不合理。在诸多的影响素中,家长的话语和态度等是最为重要的。而家长带有引导和鼓励的话语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进食量,这是因为神经系统能够对幼儿的情绪以及消耗系统分析进行调节,所以一旦当幼儿的情绪较为低落时,就会使消化腺的分泌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食欲。
  (三)导致幼儿进餐习惯养成受到阻碍的原因
  首先,疾病因素。很多幼儿由于体质较差,时常会出现肠胃不舒服、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而这些病症都会使得幼儿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加之幼儿体质较弱会使得幼儿肠蠕动速度较为缓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消耗,进而出现食欲减退现象,使得进餐习惯养成受到影响。其次,饮食不合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娇惯,加之现在幼儿食品种类繁多,使得幼儿喜欢零食多于正餐[4]。再次,家长认识不足。家长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以为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是为了幼儿好,进而导致幼儿出现挑食等情况出现。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对策
  (一)确保幼儿精神情绪的良好,进而推动其有效发展
  1.家长要让幼儿有一个较好的进餐情绪
  首先,家长要了解正常状态下,幼儿的饭量,只有在幼儿正餐吃饱以后才能减少零食的食用。同时还需要家长对幼儿的状态进行留意,一旦孩子出现生病或者食欲不佳等现象,就一定要给幼儿做一些较为清淡可口的饭菜,并且不要强迫幼儿将食物全部吃光[6]。
  2.让幼儿科学的进餐
  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比较挑食,喜欢吃的可能多吃一些,不喜欢吃的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拒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需要给幼儿做出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给幼儿讲解不同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只有保证食物摄取均衡,才能长的更高、更强壮,进而让幼儿可以主动的进餐,为进餐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家长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节,在进餐前的一段时间内不要让幼儿过度的活动,避免对食欲造成影响。并且在幼儿进餐时,家长要将餐桌附近的玩具以及杂物等清理干净,避免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进而可以专心吃饭。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进而养成进餐习惯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使用良好的话语,激发学生想吃饭的欲望,例如:这菜怎么这么好吃呢,太美味了等等,让幼儿具有想吃饭的欲望。而幼儿如果偏食、挑食,家长就要为其讲解偏食的害处,在解释过程中可以带有一定的夸张语气,但切记不是恐吓,并且在纠正过程中一定不能急躁,尽可能的保证幼儿的合理膳食,做好菜品的搭配,主食的变化,进而让幼儿逐渐对进餐所有期待,进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三)家长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表扬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鼓励以及表扬不仅幼儿所必须的一种精神营养,还是养成其良好行为的一种方式。幼儿都喜欢被家长表扬,并且他们还会在家长良好的评价过程中对自身进行认知,因此想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进行习惯,就需要家长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幼儿在正面刺激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将幼儿习惯进行固化,进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四)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餐前引诱
  在幼儿每天进餐之前,家长可以根据食物的不同,有针对性的为幼儿讲解食物自身的营养价值,并且要以正面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周末时可以带着他们去菜市场,让其认识到蔬菜种类,并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激发幼儿的进食欲望。同时家长在做饭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尝试每一种菜,保证幼儿的营养均衡,或者是家长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让幼儿挑选自己想吃的主食及菜品。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幼儿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靠直觉来作为支撑,因此他们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并喜欢对家长进行模仿,所以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家长的表现行为会对幼儿起到榜样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孩子,例如,家长在家里做事情一定要有条理,平时在便签上对需要完成的任务等进行明确,然后让孩子一同参与,培养幼儿“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进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五)提升家园合作水平
  想要真正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给其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持之以恒,因此家长要增强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做好配合,使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进餐习惯表现一致,有效让进餐习惯得到巩固,进而使其更好的成长。
  此外,幼儿园还要定期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协助家长来引导幼儿,并且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良好进餐习惯的好处。同时幼儿园要利用假日和周末的时间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能够从专家讲座中获取到自身所需的教育引导经验,使幼儿能够在正确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总而言之,家长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幼儿认识到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够对其成长有着很好的帮助。但是在培养幼儿进餐习惯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切不可急躁,并且还有使用合理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1]马高萍.浅谈幼儿就餐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269-269.
  [2]洪见方,陆佳佳.每月一个好习惯--大班幼儿节约好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225-226.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六)
幼儿常见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分析

  摘要: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与否的关键。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长素养等对幼儿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预防及纠正幼儿问题行为可以从提升家长自身素养,加强家园合作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 行为问题 家庭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家庭关系的好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在研究幼儿行为问题成因时,常常都追溯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探讨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对防止幼儿行为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一、幼儿行为问题概述
  幼儿行为问题是属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变异,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异常行为表现,是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其年龄段、社会道德所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不仅包括遗尿、挑食、夜惊、抽动、多动等一般行为问题,还包括暴力行为、违纪行为等品行障碍。这些行为问题不但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其成人后社会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的发生。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幼儿行为问题通常指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攻击行为、说谎行为、吮吸手指、害羞多动等。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对幼儿的形象以及日后的发展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幼儿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种:
  1、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指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表现为特别胆小、害怕、不愿意与周围的小朋友交往,遇到陌生人或进入陌生的环境就会胆怯、退缩甚至哭闹。当送这类幼儿上幼儿园时,这种行为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们会拒绝入园,或者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总处于被动地位而缺乏积极主动性。
  2、不良习惯:不良习惯经常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挖鼻孔、用手抓饭吃、睡觉不脱衣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方便、咬衣襟、有的则表现为经常摆弄生殖器等,这些习惯在幼儿身上将会持续往复的出现。
  3、过度焦虑:有过度焦虑行为问题的幼儿常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反应较为敏感,对生人或环境表现出胆怯或惶恐不安。这类幼儿常给人感觉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较为内向,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将要面对的事。
  4、攻击或辱骂行为:这类行为的幼儿常表现为对同伴习惯性攻击或辱骂,脾气暴躁、发作时异常激动,还会用力掷东西、哭骂、动手打人或其他发泄愤怒的过火行为。
  5、撒谎行为:有撒谎行为的幼儿常表现为把某些事物偏离事实而根据自己想象的情节表达出来,谋求表现自我或有习惯性戏弄别人的嗜好。其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达到某种动机,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从而得到某种安慰。
  6、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其主要行为特征是:活动多而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易控制、行为冲动不考虑后果;运动时协调性差,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特殊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好顶嘴、霸道、纪律性差等)。
  7、违纪行为:违纪行为是指幼儿习惯性的或无意识的违反规章制度,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具体表现为侵犯他人的行为,过度亲昵行为,盲目反权威行为,冲突纷争行为等。
  二、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分析
  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长素养等方面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一般是指家庭的人口结构或家庭人口的组成,家庭结构的健全性、完整性、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社会,离婚率急剧增长,单亲家庭很普遍,幼儿如果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完整或有变动的家庭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甚至被忽视,缺少欢乐和睦的家庭气氛,接触的语言简单、贫乏,甚至是粗俗的语言,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使幼儿产生孤独、不合群、暴躁等行为问题。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气氛融洽,孩子安全感强,有利于心理发展;反之家庭矛盾性大则易致孩子产生焦虑、紧张、自卑、消极等不良影响。经过人们不断的分析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道德性、组织性好,则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低;而家庭的矛盾性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也高。再者家庭成员之间常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譬如夫妻常常相互争吵、打骂孩子等会对儿童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增加儿童各种行为问题发生率,尤其易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抑郁症状。总之,家庭气氛的好坏是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三)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宽松型、严格型和说服型。经研究发现,前两种方式均不利于儿童心理行为的正常发育。据了解,少年犯罪者的父母经常使用嘲笑和体罚即严格型的教养方式。身体遭虐待的儿童在与同龄人玩耍中,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攻击、打架、卑劣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且在学校有更多的违纪现象、破坏性行为。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非打即骂,也会使孩子脾气暴躁、对人粗野无礼或羞怯、说谎等。反之,若对幼儿过分溺爱,百依百顺,任其所为,放纵不羁也会使其形成自我中心,蛮横不逊,喜怒不定,骄、娇、自私等的行为问题。因此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家长素养
  父母的文化素养、心理素养决定了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构成了对儿童抚养的基础。许多研究都证实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家庭,其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其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就低。因为父母的文化素养越高,就会越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同时在幼儿的学习上也能较好地给予指导。从心理素养方面说,父母的心理障碍常会投射到孩子心灵上,造成孩子的行为问题。幼儿在心理或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   三、纠正幼儿行为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一)提升家长自身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文化、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才能使孩子适应国际化、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发展需要。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第一,未育的父母可参加育前培训,学习如何科学育儿,已育的父母可以参加育儿学校,学习科学育儿经验;第二,不能无条件的满足幼儿,对幼儿的期望要合理,不能给幼儿施加过大压力或养成幼儿任性、霸道的习惯;第三,不能盲目的教育幼儿,要依据科学理论对幼儿实施教育,防止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第四,家庭与家庭之间可以组织“家庭互动会”彼此评价对方的育儿方法,以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第五,家庭可以多让幼儿独立参加旅游活动、社团活动等。
  (二)加强家园合作
  解决幼儿行为问题必须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使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预防、纠正和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和谐伙伴关系,经常保持双向沟通,使托幼机构和家庭的教育能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首先,家长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督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有效地把幼儿在家里出现的行为问题反馈给老师,积极采取措施,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地教育;其次,在幼儿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育活动,如:家教园地、家教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家园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再次,组织家长会,围绕如何纠正和预防幼儿行为问题进行讨论,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请家长观看幼儿行为规范方面的录象,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全礼著.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高月梅 张泓.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3]李生兰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第一版。
  [4](英)谢弗(Shaffer.H.R)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5]梁志�编著.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月第一版.

障碍性挑食幼儿的家庭指导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55480/

推荐访问:幼儿挑食怎么办 幼儿挑食案例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下一篇:检察院案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