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

2016-08-25 论文 阅读:

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一)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一、研究背景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口号已经喊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人人都知道学生的负担过重,人人都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学生的负担为什么就是减不下来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和学生不合理评价的因素。但是,减负不得其法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要想真正实现“减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过重的负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只有抓住了源头,才能从根本上着手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表面看确实表现为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但这只是表象。我们所关心的是这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认为这两种负担均来源于过重的“过程负担”,即学习的过程太痛苦了,要学会一项知识、本领,所化的代价太沉重了,也就是学习的效益太低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过重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理论上,研究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理论、大脑全息理论。

实践上,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效果上,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过程负担有没有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

三、实施策略

本课题的实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交错推进。从教师层面看是实施图形导教法,从学生层面看是推行图形学习法。【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

1.图形导教法

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它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它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而教师的教学本【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

身就是一个思维传授、思维碰撞、思维激发的过程。然而思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以往它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现在有了思维导图,就使思维“可视化”了,这样就使教学有了一种新的载体。运用这一载体,可以把教师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我们的做法一是利用思维导图,实现从单元备课到模块衔接的转变,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揭示学习方法,减轻过程负担。

2.图形学习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才是有效的。因而我们在实施图形导教法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尝试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形成自己的图形学习法。具体来说,就是图形导记、图形导学、图形导练三个方面。

四、研究成效

本课题自2008年底立项为省教科院规划课题至今,尽管仅开展了首轮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而严密的目标体系和操作流程,也尚未确立有代表性的基本课型。但实施两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变化,较好地显示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优势与初步成效。

1.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创新课型设计

课题组成员在思维导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五步教学法”进行反思,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出了不同的教学流程:

①新授课:展示导图——勾画教材——提出疑问——合作探究——教师答疑 做法: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在教材上把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勾画出来,并用不同的线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画出来,用简短的文字把知识点的地位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若学生提不出问题,则由教师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学生以探究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期解决疑问;若疑问解决不了,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新的疑问,则由教师解答。

②复习课:提炼主题——构建联系——手绘导图——互相交流——补充导图 做法:以单元为单位,师生合作,把单元主题提炼出来,形成中心词,用同样的方法把章节目的主题提炼出来,形成关键词;构建关键词之间、中心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明确章节目在单元中的地位;学生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单元的思

维导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加上细节。

③练习课:审题——绘图——关联——试答——试评——交流

做法:用“三定一分解(定时间、定空间、定主题,对主题进行分解)”等审题方法审清题义,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将主题与关键词绘制成思维导图,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主题、关键词及其内在联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用精炼的语言作答;自己给自己评分或者相互评分;交流答题及试评情况,相互完善答案。

另外还有选择题讲练课、总复习课、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流程也正有课题组成员在尝试设计。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写作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其中张奇老师的《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课的有效性》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一等奖、省级二等奖,顾跃忠老师的《论减轻学生的过程负担》和沈加秋老师的《初探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均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二等奖。

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非课题组老师也在同一选题下写作了一批论文,其中陈海珏老师的《挖掘图表教学功能,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获平湖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朱春凤老师的《论高中化学教学中抽象概念形象化的策略》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一等奖、省级三等奖,李舒媛老师的《浅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也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二等奖。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应用、重书本轻实践、重接受轻探究、重模仿轻创新的诸多弊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学生开始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能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表是生物教学中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的比较,其中“知识点识记”仅考查记忆能力,“知识点综合应用” 考查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知识点提高应用”则主要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无论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的基础题,还是以综合应用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创新题,实验班的得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3.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过程负担

以往的教学,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这项知识要记住,那项知识要理解,那项知识要掌握,而根本不管学生用什么办法记忆、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求学生多想一想、多思考思考,而根本不管学生如何思考;往往要求学生完成这项练习那项练习,而根本不管学生怎样去完成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交给了学生学习、记忆、思考、作业的工具——思维导图,学生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工具,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五、推广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减负令”的要求,它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从减轻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着手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为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很有推广价值。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缘起

从我们上学开始,师长们便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似乎学习就是要受苦的。而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几乎每天都有念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以及考不完的试,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学习上,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了,学习的过程太痛苦了。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过重的过程负担呢?原来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

图一表示的是大脑的工作方式,很明显它是立体的、放射性的。

(图一:大脑是这样工作的)

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二)
思维导图 论文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5号 175中学张彦敏

一. 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象人的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象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最有趣的是它以一个中心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个分支,每一个分支又与中心点连接,且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成为一个中心点,再向外发散出千千万万的分支。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直接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激发兴趣化解难点

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前置性作业中,在预习时提出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入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分析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新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为例,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梳理知识把握重点【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主树图、对比图。主树图用于梳理文章的知识点,归纳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

对比图则是以对比的形式归纳出相关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寻求答案的学习习惯。在学习Unit 3

《Inventions》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对比图,从发明人,发

明时间,作用等角度去分析比较不同之处,较好地完成了compar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inventions这一教学目标:

通过将主树图和对比图这两种思维导图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和资源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 整合知识发散提高

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学习之目的。

在完成unit4 Educationalexchanges的教学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分小组,制作出思维导图。

教师收集学生上交作品后,再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评判作品的对错优劣,进一步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

善用知识,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评价意识,使思维导图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及我们的教学。

五.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助于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复习。完成了某个学习单元或整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是否稳固,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准备考试时,绘制思维导图是最便捷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先把脑海中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画出来,再和以前画过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这样既能加深记忆,又能强化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考试之前,学生只需要翻阅几张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扫视一遍,就可以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充满自信地参加考试了。

思维导图对我的提升:

1.促进教学反思

教师不仅要把教授学生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快速阅读、扩充材料、整理信息等学习的基本技能。通过把学习过程用图表的方式可视化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发现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及时做出诊断与反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出关键词,通过对核心内容的查找、反复阅读和详细

分析,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原来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结点表示反思的结果并最终把这些教学反思中产生的想法汇聚成教学成果。

2.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发现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具体的指导、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每张作品中找到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注各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的不同小组、不同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观看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交流看法。交流的内容并不限于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讨论,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力量有帮助。

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三)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体性;优越性;发散性;有效性
  思维导图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于70年代所创,它就像大脑中的神经网络,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在学校,有人成天都在玩,成绩还很棒;有人昏天黑地,整日埋在书堆里,功课还是不理想。关键不在资质天分,而在于读书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数学思维导图是建立在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导图应用的基础上的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数学学习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时的整体性
  以往大家在展示时,所用的板书大都是纲要式的,依据教材的内容或者是知识点的递进进行罗列,虽然可以看到知识的层次关系,但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并没有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对每个知识点之间有无存在其他关系也无法体现,更无法清楚这些知识点产生的推理过程。对同一类别的知识点进行注释和归纳,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把所有的知识点用“图状结构”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了,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因为其掌握的知识程度不一样,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层次也不一样,有的同学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还能联想到更多的知识点,还能标注一些常见的例题,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关键步骤,或者是容易做错的环节,或者是隐含的数学思想。这样的知识展示,虽然每一位同学所展示的不一定一样,但有一点就是同学们都可以将所学知识的整体框架罗列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展示,每一位同学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以后,就会有更多的新的知识产生,这就像是人的“大脑”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发。
  二、运用思维导图笔记时的优越性
  做笔记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有“好脑筋不如烂笔头”的说法,正确地做笔记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记忆复习。以往发现学生在做笔记时都忙于抄老师板演的纲要式要点,却无法领会贯通,更无法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无法及时对知识产生的联想进行记录与比较。虽然运用思维导图作笔记时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在画“鬼符”,但自己可以很清晰地清楚整个内容,因为思维导图的运用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可以复制的。特别是曾经有一位专家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听讲座时,要记什么呢?当时我发现其中的奥秘――我们在听的过程中,突然联想到的问题或者是思路,这尤为重要。而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我们不仅可以将其核心内容记下,同时可用线条将各知识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明显的标识,免去了很多的文字注释。特别是对所听到的知识而产生的新的思路和问题可以马上进行标注,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进行再分析,再标注。这样运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只适合自己所用,而且需要在听讲过后马上进行修整、完善,这样才能有所得。
  三、运用思维导图解题时的发散性
  上面已谈到思维导图不是按别人的思考模式去填充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你运用工具发挥自己的思考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证明几何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要经过若干个中间状态的转化才能达到目标状态,因而就会形成一种复杂的中间状态分布。认知心理学把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经过的全部中间状态以及全部算子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图式”。人们发现“图式”在解决问题时是有效的,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是用“树状”结构清晰地表示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助于解题者“问题图式”建构的表征(“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形式)。解题者能否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表征,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有关的“问题图式”,即形成解决问题的认知结构。当解题者面对“问题解决”复杂的中间状态分布和操作规则时,就会根据头脑中原有的“问题图式”,来建构“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直至完成问题解决为止。
  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问题图式”建构的表征,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所含信息进行充分分析与利用。利用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导图分析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充分调动,从而解决问题。
  四、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时的有效性
  复习中知识要点、思路技巧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如何快速建立知识结构?当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如何记牢?学生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点如何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系列问题是数学复习中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平时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些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对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复习。一张思维导图在手,紧凑的内容,一章内容四五分钟便可搞定,大大地节约了学生复习的时间。同时学生如果能将每一个知识章节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总,那么整本书的知识就只有几页而已,学生在复习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对自己的数学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完善。
  其次,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运用它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小组讨论结束后,同学们可以根据所记录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相同话题的小组合为一组进行交流,并在班里发表对这一话题的分析。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关某一个中心新的话题,可以在班级公示栏中及时展示自己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地完善和补充。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

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四)
浅议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

  【摘 要】

  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展示并强化理解的过程,它所表现的是:“教师――思维导图――学生”的教学过程。本文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复习课等角度,探析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它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线状的,和人类本身的思维方式不太相符,学生常会陷入一种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困境,尤其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这一情况下,不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阅读与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到文章的知识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预习的结果绘制成初步的思维导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引导学生自主完善在预习的时候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上关键性的词语画一幅思维导图,并能够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共同完成,鼓励后进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过于高深,不知所措,这时候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把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法等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只要有耐心,学生就能掌握基本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展示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画成个性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会自信地展示自己,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说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害怕,对作文课不感兴趣,教师也会经常抱怨学生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记流水账,强凑字数。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学生怎么才能把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呢?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在写作文以前,教师可以把作文的主题用图形放置在纸的中间,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和主题有关的材料加以处理,经过合理取材、安排段落,形成作文的思维导图。另外,作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可以在小组内完成,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广度。最后,再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便可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适合即兴演讲,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发言,不但思路清晰,富有条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取代演讲稿,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个宣读者,这样才使听众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以其特有的思维优势应用于语文复习中,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助其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知识点记忆比较混乱的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出连接知识点之间的线索,促使学生整理混乱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可以在瞬间从一个语文知识点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提高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语文教学的领域运用思维导图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笔记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关键词来做课堂笔记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形成了学生的筛选意识,提高了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会因为忙于做课堂笔记而无法听教师讲课,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共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这时可以以记录员为中心,集中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头脑风暴式操作模式。当由小组长通过思维导图向大家讲解相关的讨论结果,展示小组成果时,就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3.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
  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授课内容。如果在课前,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来制作思维导图,完善和填充相关的知识内容,既能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虽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但是在绘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思维意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导图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探究,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它给予了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要想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蒋小方.“思维导图”在任务驱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2】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8)

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有效性,论文一等奖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55098/

推荐访问:英语阅读思维导图论文 有关思维导图的论文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智能健康产品,论文 下一篇:海德里希提出志愿者自己认定的四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