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2016-08-16 各类报告 阅读: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一)
2015年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现状调

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653A8【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5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5653A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48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也并非泾渭分明,经常是相互包含的。 《2015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对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市场规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潜在问题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投资价值、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行业投资决策者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1.1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的界定

1.1.1 科技成果的相关概念 (1)科技成果的界定 (2)科技成果的特征 1.1.2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1)科技成果转化的界定 (2)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1.2 中国科技成果的发展状况 1.2.1 中国科技成果总量 1.2.2 中国科技成果来源 1.2.3 中国科技成果类别 1.2.4 中国科技成果分布 1.2.5 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 1.2.6 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水平 1.2.7 中国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1.2.8 中国科技成果完成人员 1.2.9 中国科技成果经费投入 1.3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状况 1.3.1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分析 1.3.2 中国科技成果贡献率分析

第二章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1.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2.1.2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法规条例及政策 2.2 获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路径分析

2.2.1 高校获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路径分析 2.2.2 企业获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路径分析 2.2.3 中介机构获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路径分析 2.3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3.1 行业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2.3.2 行业相关经济环境分析【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2.4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其他环境分析 2.4.1 技术创新环境影响分析 2.4.2 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影响分析 第三章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经验借鉴 3.1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3.1.1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 3.1.2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特征 3.2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3.2.1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 3.2.2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特征 3.3 英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3.3.1 英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 3.3.2 英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特征 3.4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3.4.1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 3.4.2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特征 3.5 加拿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3.5.1 加拿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二)
科技进步贡献率解释

1. 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

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 + β×L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令E=A/Y×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

E=1-(α×K)/Y-(β×L)/Y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

1. 什么是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目前国际竞争力评价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体系,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至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美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位。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据《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显示: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曾一度降到第29位。2004年的排名是第24位。

1. 什么是研究开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研究开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指即研究开发活动的全部实际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当用于地区时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发展方式和经济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并成为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实力或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依据普适性的一般规律,研发经费占GDP不到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到2%之间,才会有所作为;大于2%,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目前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研发经费占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以2002年为例,日本和美国分别为3.35%和2.79%,瑞典和芬兰均超过3%。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3%增加到2%,平均每年增加0.7%。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三)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及各地统计局、计委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Y-αK-βL

EA=───────×100%

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 ※ 来源: 安徽统计信息网 ※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在经济增长中,除去资本和劳动因素外,由科技进步等其他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占份额。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四)
科技进步对中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

  摘 要: 本文收集美国1980-2011年和中国1995-2012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美国在这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科技进步要素在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所有要素中所占贡献度的比重,再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得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一、引言
  美国是一个科技、文化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路上有必要借鉴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采取的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本文主要研究科技进步要素对促进中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不同要素贡献率的比较,找出影响中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再结合两国的发展现状,发掘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提出中国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上的政策建议。
  经济发展模式可大体分为资源型和技术型发展模式,这两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所占的份额。中国要想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必须尽快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型经济的转变。
  西方学者们较早地关注科技要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其贡献度展开相关研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而发展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928年Cobb和Douglas[1]提出了总量生产函数的概念,奠定了测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1956年Abramovitz[2]提出了除了生产要素投入会引起美国经济增长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R .M .Solow[3]作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把科技进步因素加入C-D生产函数中,开创了包含科技要素生产函数分析理论。上世纪60年代,Denison[4]将经济增长要素划为两个类别:其一是“生产要素”,包括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其二是能提升社会生产总效率的要素,包括资源配置、规模节约、知识的进展等项目。基于Solow的投入产出模型,Denison用“全要素生产率”扩充了其模型中的“技术进步”的概念。“内生技术进步”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并提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体系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Lucas[5]于1988年创建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就是用劳动力要素的溢出效应来说明科技进步源自社会劳动力要素积聚的结果。1990年Romer[6]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要素的“知识溢出模型”,将劳动力要素与研究与开发要素内生化,并参与总量生产函数,发现生产函数显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进而得出维持经济增长的原因。
  国内学者在探索推动经济发展要素方面分析的相关理论晚于西方的学者,通过借鉴西方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国内学者对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全面了解。史清琪[7]在1985年首先开展技术进步的研究。在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中,由于学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采用的数据各不相同,致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其主要表现为:(1)在学术上,各学者对科技进步的表现形式定义不一,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本投入因素、劳动力投入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三者,进而在模型的结果中减去资本和劳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比重,其剩余部分的被认为是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所占总贡献度的比重;(2)不同的学者在数据的选取和处理方法上主张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在研究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异。
  二、数据来源、变量及模型的设定
  下文我们将通过对美国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解释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的因素。
  美国1990-2010年相关数据来源于文献[8],中国1995-2012的相关数据来源文献[9]。
  1.模型及变量选取
  通过国家经济增长投入要素与科技进步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加以体现:
  y=AK■L■(1)
  写成对数形式
  lhy=C+αlnK+βlnL.
  下面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各因素的贡献度
  ■=■+α■+β■(2)
  其中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A表示常数,K表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L表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C为常数,α表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回归系数,β表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回归系数,△K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值,△c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差值,△y为相邻年份之间生产总值的差值。
  2.实证分析
  美国1991-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年增长率,如表1所示。
  中国1995-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年增长率,如表2所示。
  3.相关参数及数据的处理
  在Eviews中录入表1和表2中的数据回归出相关的系数,并以此求出美国和中国各要素对各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将美国1991-2010年这段时间序列分为10个时期。从表3可以看到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将1995-2012年这段时间序列分为6个时期,从表4中可以看到中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
  4.各要素贡献度的计算
  根据周绍森、胡德龙[4]的一些理论,我们有如下计算公式:
  K=■(3)
  L=■(4)
  T=■(5)
  S=△y-■(6)
  K■=■,(7)
  L■=■,(8)
  S■=■,(9)
  其中,K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的增加量,L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加量,T为生产要素的增加量,S为技术进步要素的增加量,α为K的回归系数,β为L的回归系数,△K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值,△L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差值,△y为相邻年份之间生产总值的差值。   表3和4反映的是中国和美国各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从中可以计算出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由公式(3)、(4)、(5)、(6)、(7)、(8)、(9)和表3数据可得美国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表5所示。
  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中国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表6所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与分析
  由表5反映的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三种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度可以看出,科技要素在1991-2010年这段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总平均贡献度为54.6%,可见美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其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拉动。
  如表6所示中国的情况,可以分析出以下两点结论:其一,在1995年至2012年这段时期内,投入要素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70%,其中资本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50%,劳动力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25%。尽管资本的积累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都比科技进步的弹性系数要小,说明仅以固定资本的大量投入得以推进的经济发展,其经济效应并不理想。而且只注重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破坏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目前,中国的资源已经出现衰竭的趋势,依靠资源来拉动经济的内在潜能已经捉襟见肘。所以决策者在进行资本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投资方向与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节能减排政策的实际效用。
  其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技术进步特别重视,正是由于对技术的大力发展,美国经济在1992年至1998年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应加大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提高科技成果在促进生产力领域的应用率,使得中国企业能摆脱原有水平的束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产量和质量的突破,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发展。而在上述表6所示的各时期中,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份额平均为30%左右,与美国的平均值54.6%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2.政策建议
  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并持续的增长,必须将资本带动型经济转变成科技带动型经济,将科技进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的核心支柱,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结构的改造,重点发展节能低碳的可循环经济。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在本文中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注重提升国内人力资源的质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的完善,把中国由劳动力资源大国转变成高端科技人才强国。在高端科技人才方面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坚持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大发展教育的投入力度,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探索出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实现创建学习型社会以增加中国国民知识储备,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技进步的源头问题。
  第二,要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的力度,改善国内科研环境,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的突破,强调建立以企业和市场发展为主的科技研发体系,提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率,新技术的开发必须以能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第三,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推动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政府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来进行产业转型,对积极转型的企业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政府鼓励科研机构研发或引进新技术,将新技术结合到生产中以提高生产水平;积极同发达国家的产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政策和资金互惠合作。
  参考文献:
  [1]Cobb, C.W&P.H. Douglas. A Theory of Produc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28,(1):139-165.
  [2]Abramovitz .M. Resources and Output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870,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y-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US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 1956.
  [3]黄乐军.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4.
  [4]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2.
  [5]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1988,(22):2-42.
  [6]Romer,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71-102.
  [7]史清琪.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M].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85-108.
  [8]https://data.oecd.org/searchresults/?r=%2Bf%2Fdata_portal_v2_type%2Findicators&r=%2Bf%2Fdata_portal_v2_topics_en%2Feconomy.
  [9]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gdp.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E5%9B%BA%E5%AE%9A%E8%B5%84%E4%BA%A7.
  重庆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KJ1401006,KJ1401019),重庆三峡学院重点项目(编号:14ZD18)。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五)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及原因分析

  摘 要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1985-2011年农业相关数据测算我国农业全要素增长贡献率,最终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长期较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解决之策,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快速转向现代农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CD生产函数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Based on the CD Production Equation
  CHEN Ting, CHEN Jianhua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data from the year of 1985-2011, we us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 to estimate the agricultural S&T contribution rate, then analyzed the reasons why it was lagging behind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a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a targeted manner. We hope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the contemporary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 progress; agricultural S&T contribution rate; CD production function
  1 引言及研究综述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同时又是国家整个产业体系的基础.把“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作为2012年我国财政集中财力办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之一,充分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国家对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重视农业科技,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是农业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也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农业中主要产出是粮食,粮食不仅仅具有商品的属性,同时具有“政治”属性,它是被赋予稳定公民预期重要职能的商品.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上升等要素的约束下,只有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才能解决粮食“瓶颈”问题.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可以促进经济永恒增长唯一源泉是技术创新.
  舒尔茨(1987)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农业而非传统农业能够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的贡献,因此,问题关键是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在一个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相对丰裕度不同,会导致技术变迁路径的差异(速水佑次郎,拉坦,200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要素价格的变化会通过利益的驱动,促进农民致力于寻求那些能够代替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技术.Alston, Edwards, Freebairn.(1998)对世界各大洲多数国家的研究表明,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指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在1971~1985年间呈普遍上升的趋势,其中亚太地区增长得最快,达到年均6.7%,发达国家的增速比较慢,但是发达国家的基数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从资金投入主体的结构上看,David, Hall, Toole(2000)回顾了1957年以来的文献,收集了30多篇在该领域有影响的文章,归纳后发现,多数文献支持农业的科研投资应该呈现出政府与私人相互结合的关系,一般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中以政府投资为主,在后续的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中应以私人投资为主.胡瑞法等(200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农业科技投资规模增速较快,农业科研经费平均增长达11.1%,政府拨款平均增长速度达15%.
  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面,张应禄(2009)系统阐述了科技进步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模式及其机制,介绍了测定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方法,并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孙秋霞等(2010)利用邹突变点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农业数据分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每阶段建立协整模型以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而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各自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到前后两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7.69%和42.83%,最后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此外,也有其他学者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或者索洛余值法或者多方法,对各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科技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如郝利(2010)、何春燕等(2010)、贾凤伶(2011)、雷玲(2011)、尚岩等(2011)、《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影响因子分析及对策》课题组(2012).
  以上研究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区别于广大学者采用空间计量学(spatial econometrics)方法,虽然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但是对于数据的过度处理将会导致原始数据中所包含实际信息丢失,使模型的趋向于虽完美但不切合实际的伪回归.因此,本文采用最新的农业生产数据,尽量避免对于原始农业相关数据做过于复杂的处理以保证数据满足计量的假设条件,首先检验数据列是否平稳,然后采用协整状态下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计算,这种数据处理与估计方式将最大幅度保留数据反映的原始信息,提升了对于农业科技进步率测量的准确度.   2 数据及模型构建
  2.1 理论模型
  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其他因素只能导致经济暂时增长,一旦经济达到稳态,经济净增长速度为零.而在实践过程中,普遍采用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测度全要素增长率,而一般认为全要素增长率即为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
  因此,实践中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一般采用全要素增长速率测算法,目前最成熟的方法是CD生产函数测算法.本文亦采用该模型进行测度与研究.CD 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在本文当中分别代表农业生产总值、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劳动力、农业有效耕种面积的增长率.上述λ = 农业产出增长率-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份额 -农业劳动力增长率份额-农业有效耕种面积增长率份额,也就是说λ代表了科技进步率份额,因为权重为1,所以直接等于农业科技进步率.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个别数据来自中国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为1985~2011年.变量选取为:①农业总产值(Y),采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以1985年为基期,剔除物价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②农业生产物质费用(K),采用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相似剔除物价因素影响.由于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比例用于农业相关支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备合理性;③农业劳动力(L),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④农业用地面积(M),以农业有效耕种面积(即农作物播种面积 - 农作物成灾面积)作为替代指标,以求准确性.
  2.2 模型构建与检验
  1985~2011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73%,则1985~2011年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31.54%.
  朱希刚[1]测算“八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4.8%, 蒋和平[2]测算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九五”期间达到了40.7%,而王启现、李志强等[3]以1953-2005年数据为基础,采用CD 生产函数测算出我国“十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68%.据农业部测算,“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2%.根据2011 年12 月30 日,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55%.
  总的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尤其从本文测算出的平均贡献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早在1996年,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就已经上升到55%,日本已经上升到70%以上[4],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还有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第一,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 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总产值)较低,只有0.2%~0.3%(采用的是政府财政对于农业开发与研究机构的活动经费拨款口径).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发达国家中如印度为0.37%,马来西亚我0.58%,拉丁美洲国家平均为0.54%,普遍高于我国,发达国家中,日本高达2.1%,美国为2.02%,英国为2.29%[5],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投入强度相比,差距非常大.较低的农业科研投入强度严重阻碍了农业科研基础条件的改善,同时也不利于吸引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进而降低农业科技“孵化率”,进而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偏低.
  第二,农业科技投入中私人投入比例较低.即使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除了印度尼西亚之外,私人投资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上[6],而我国私人投资比例不超过10%;农业基础科研由于外部性较大,应由政府投资为主导,而在农业科技发明应用阶段是完全可以市场化的,私人投资可以进入,政府投资比例应逐渐降低.我国由于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高,政府扶持力度较低,私人投资农业科研动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中私人投入比例较低.
  第三,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科技体系包括农业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而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比较薄弱,因此很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能够存在实验室中,本身并没有进入到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推广经费仅仅是在维持基本工资待遇,没有多余的经费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同时由于农业科研成果而不是农业科技生产力成为科研工作者晋职调薪和评功受奖的主要依据,导致农业科技决策、科技推广与农业技术需求脱节,最终造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形成不了实际生产力,因此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下.
  第四,我国传统的农业科研机构设置分工不明确,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存在不同的项目,而这些不同的科研项目之间交流频率非常小,尽管在交流中可以减少某些重复的农业科研程序,甚至可能在共同合作过程中催生出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同时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地方政府的促进下纷纷建设相同的农业科技研究所,造成各个地方的农业科技研究所都在重复进行基础性农业科研工作,而这些科研工作产生的成果可能并不适应本地区的农业发展.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信息交流、技术共享和资源配置,降低了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了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业总生产的贡献率.
  3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为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强度,提供科技支撑
  在我国,近期内政府财政依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主体,财政的支持力度对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仍然至关重要.一方面建立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投入资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使政府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应至少提高到与各行业投资强度持平,即达到0.6%以上;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各地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科技领域.另一方面建立财政支农科研资金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财政支农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应相应地把新增的农业科技投入,重点用在:支持我国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的某些农业科技研发项目,以维持其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重点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研究中心,并保证这些基地与中心能够零障碍的交流与合作,综合提高农业科研条件;加强具有最大外部性的农业基础理论研究,以缩小与世界农业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总之,通过建立比较发达的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水平.
  3.2 创造诱导私人投资农业科技领域的良好政策环境
  政府除了要加大投资力度外,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诱导政策,以引导更多社会私人资金的投入.首先,可以采用对农业科技投入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那些农业科技研发公司,可以通过减免税、优惠退税、纳税扣除、加速折旧和税收抵免等措施来鼓励其发展.其次,完善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否则,即使有很高的投资内部回报率,也难以吸引企业资本流向农业科技研发行业,因为即使企业因为自己的科技发明与应用短期产生利润,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被竞争对手模仿进而降低其利润,从而打压了私人投资农业科技领域的积极性.再次,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科技成果应用需要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才能凸显其优势,小单位农业经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此外,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决定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高风险性,因此政府财政应该通过资金扶持农业大灾大难商业保险的设立,财政补助等手段对私人投入加以支持.
  3.3 改革农业科技立项和成果评定机制
  政府在农业科技课题立项上应重视科技成果的实用性,项目的选择要来源于现实的需求,而不是选择那些容易带来政绩的“短、频、快”项目.同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定机制,特别强调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注重农业科技成果是否满足现实农业生产的需求.
  3.4 按自然区域设置农业科研机构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客观上要求改革传统的按行政区划设置农业科研机构的机制,建立按自然区域设置的农业科研体系,从而消除传统模式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实现农业科研工作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以适应农业科研活动周期长、季节性和区域性强、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 蒋和平,苏基.1995-1999 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3] 王启现等. "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6):416-419.
  [4] 季伟峰,杨志勤. 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J]. 农村经济与技术,1997(7):29-31.
  [5] 黄季焜,胡瑞法.农业科研体制的国际比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0(1):04-07.
  [6] 胡瑞法,时宽玉,崔永伟,黄季焜.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变化及其与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 2007,2(2):53-65.

2015美国科技贡献率发展变化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32724/

推荐访问:2015我国科技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各类报告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第一书记如何履职并发挥作用 下一篇:党员纳入党支部有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