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2016-08-15 制度 阅读: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一)
浅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浅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杨斌

【摘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三民主义思想,坚持走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道路,主张以民族主义求得民族解放与自立;主张以民权主义求得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民生主义消灭贫富差距,发展经济。

【关键词】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而复杂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压迫中华民族,满族压迫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继承了中华民族革命传统的孙中山,由于汉族民族革命的风潮的推动,以及受到亚非殖民地人民反帝斗争的鼓舞,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提出了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口号。反满是民族主义的中心。在孙中山看来,满族压迫汉族是“民族主义的根本”,因此民族革命“是从种姓发出来”的,就当时客观历史说来,为开展反帝斗争,首先要解放满族在国内所建立的民族牢狱,这是一种需要的举动。因为,中国受“外人欺侮”正是清朝政府将中国弄成衰弱不堪以及它已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的结果。其次,反满的关键是夺取“政权”,即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民族主义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思想极为深刻的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精神就是反对各种民族压迫,拯救中华民族灾难与危机,恢复和提高中国已经丧失的民族地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政治前提。

在同盟会的对外宣言中,他表示在革命胜利后,军政府将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在他看来,只有这样,中国革命才可以免于列强的干涉并能得到列强的赞助。同时,在革命活动中,他“向主联日”并试图取得英美法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他对武昌起义后列强所宣布的虚伪的中立,竟然表示什么“邻谊之笃,良足深谢”虽然如此,孙中山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帝要求。他的反满民族革命活动,首先就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所刺激出来的,并且主要是以避免世界帝国主义瓜分鲸吞中国为出发点的。因此,在《民报发刊词》中,他指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是因为“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缘故。在《同盟会公开时代之总章》中,他又提出带有反帝意义的“力谋国际平等”的政纲。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他表示“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务一洗而去之„„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这就反映了他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真诚愿望。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反封建、反帝三重意义,在当时形势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趋势,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桎梏的要求。但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对自己的支持,这显然是幻想。这种思想,正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其次,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具有两重性,因而是不彻底的。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权利。

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他曾说过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在平等自由的国度里的民众所能忍受的。要推翻君主专制,单有民族革命还不够,“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孙中山指出,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政治革命就是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他强调,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反满,因为,“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即用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权,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纲领的核心。正因为这样,孙中山宣称民权革命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民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孙中山制定的完整的、“至完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孙中山设想的“中华民国”的蓝图是“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权宪法”。孙中山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还有众多地方不是很完备,而且流露出来的弊病也不少,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1906年,他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所称之五权除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以外,还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考试权是指国家通过各种考试选择和任用各级官员的权利,考试权源于在中国存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监察权是监察官对国家官员实行监督弹劾之权。他强调只有实行五权宪法,中国才能建立真正的共和国家,“必以五权宪法为建设国家底基础,„„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底共和国家。”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纯良的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综上所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民主的、革命的,但他的建国三时期和“五权宪法”是和他的民权主义的基本精神相矛盾的,又是完全走不通的。

当然,建国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但孙中山将它机械的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在推翻清朝统治之后迅速建立他所向往的民主共和国。因此,这种学说后来就被蒋介石国民党用作剥夺人民的民主自由和实行其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凭借。

历史已经昭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三权分立是有其严重缺陷的,加以纠正是必要的,但孙中山将三权分立扩展为五权分立,又以权能区分为理论根据却增加了他所要建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虚伪性,同时也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的限制,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们的民主权利得到保证。因此这个学说后来就不能不被蒋介石国民党用作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工具和虚伪的装饰。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基本精神和他的建国三时期与五权宪法的学说是背道而驰的。这是孙中山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表现。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方针虽然是革命的,但是方法却是改良的。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纯粹的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这个纲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弱点:其一,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发动工农群众。其二,孙中山企图不动员农民而用和平的阶级调和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历史命运。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方针、方法之间的矛盾,是他的土地纲领的特点之一,这个矛盾的发展,就时常表现为小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主义与资产阶级的改良的自由主义的矛盾。

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

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企业国有”主张,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欧美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病;另一方面,这种由国家力量来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更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进步。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主义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大的基本问题,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已触及这两大问题,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工农业生产的愿望,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书目:

1.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年版。

2.孙中山:《同盟会宣言》,《孙中山选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3.孙中山:《五权宪法》,《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民权主义》,《孙中山选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56年版。 l981年版。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二)
简评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主张

简评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主张

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孙中山

孙中山,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认为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为了创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终身。他曾经说过“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孙中山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在苦难的岁月中成长,这让他很早便有了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他为了开创革命的事业,放弃了医生职业,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国民革命的艰辛历程。

他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他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孙中山认为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努力向学,尉为国用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他年青时便接受了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所以他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提出了知行学说,民生史观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实业计划》,对外开放的经济建设思想。树立了教育为立国根本的理念等许多重要的理念观点。其中三民主义学说更凝聚了他无数的革命热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理论探索的硕果。

三民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迈出的一场前无古人的艰难探索。民族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民权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未来。

民族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是一个为了求得中国民族的解放,各民族的平等,并且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而存在的革命。当然,这样的革命也就必须推翻满清政府,推翻一个由满洲人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各民族之间不平等的专制的政权。所以这又被称为民族革命。革命带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使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反抗殖民主义试图侵略中华民族的深入和扩张。民族主义,是一个带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所以革命的重点是在于团结整个民族的力量。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无论是回族还是藏族,一视同仁的对待成为革命的重中之重。所以这样的理念也就让孙中山和反满,排满的极端种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其中满族所创建的清朝,更是从1644年入关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为一个一统的王朝存在了了267年,清王朝可以说是封建帝制的最后的辉煌。人们所反抗的不是满族,而是专制独裁又腐朽不堪的清王朝。孙中山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

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所以,民族主义不仅仅是为了少数人利益而驱使的存在,它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立与发展而存在,它带来的是没有专制的独断强横,没有地位不等的压迫,追求民族平等的自由的社会。

民权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是为了建立一个实现人民权力平等,实现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孙中山曾经说过“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为众人所景仰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的时代,而“家天下”的君主王朝则是从夏禹之后才建立起来的制度。所以天下为公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政治传统。孙中山建立的民权主义中的共和政治,所谋求的不仅是一种革命的成果。更多的是在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体制与人民的共同目标。孙中山认为“举事者无共和之思想,而为之盟主者,亦绝无共和宪法之发布也”这也会导致“贼盗胡虏,极其兵力之所至,居然可以为全国之共主”。孙中山认为,只要革命能以共和为目标,就能断绝个人野心的道路。而共和政治则能够约束革命内部的集权行为。中兴会和同盟会的组织原则中就体现了共和的思想试行了共和的机制。所谓民权就是人民的权力。人民将权力交予国家来进行管理便是共和。所以,共和的基础就是“主权在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实现以权治能,权能的平衡。

民生主义——中国民主革命的远景。这是一个为了改变人民贫苦生活现状,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远景规划。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应该长此这样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贫困带来了灾难,每年都有饥饿的人被饿死。人民的贫困也会带来国家的衰弱,所以孙中三概括了民生的四大宗旨“为国民谋饭吃,为国民谋衣穿,为国民谋居室,为国民谋走路。”这样的宗旨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开始发展,致力于解决人民的最根本的问题,为人民谋求幸福是孙中山建立民生主义的规划宗旨。人民若要改变现状,便要有自立的能力,在那时便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平均地权”的国有化思想就成了民生主义的核心。在很早以前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便是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形成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思想。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一个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国家,那些有权势有地位的官僚地主往往能够得到十倍百倍于农民的土地,通过自己的权势压迫他们辛苦的工作,获取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一种造福于人民的主义,从改善人民的生活的开始使中国逐渐由贫弱至富强的美好规划。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土地的问题,孙中山的提议是“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如果这样做,就能有效的防止垄断的出现,促进社会的共同的发达。对于资本的问题,孙中山则认为“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民生主义是在为人民谋求幸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展了资本主义,但民生主义又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主义的色彩。

三民主义的创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孙中山先生和众多的爱国志士,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漫长过程才,才有了三民主义的萌芽到成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民族,民权,民生,自由,平等,博爱”即使在如今的社会也有着一定的知道作用。孙中山先生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创立三民主义历经磨难,百折不回。愈战愈勇。始终把为人民为中国谋出路放在第一位。自三明主义的创立,便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理论,使之随着社会现实的改变,革命实践的发展而进步而不

断完善。三民主义的创立在反侵略,反封建上都有着独立的主张。同样,三民主义也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自由独立不断努力奋斗的曲折的历史与艰难的命运。历史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重要的变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变革,坎坷,坚定不移。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三)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课程论文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 ______

专 业:______马克思主义理论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 思想政治教育 ______ 课程名称:__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_____ 任课教师:____ 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就萌发了复兴中国梦的想法。孙中山作为一个政治家,一直为复兴中国梦而鞠躬尽瘁,并探索研究了各种政治思想是政府中所行的国家大事,孙中山作为一名政治家,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政治观。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是现实社会的产物。他之所以产生系统而庞大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关系。正如徐复观所言:“任何思想的形成,总要受某一思想形成时所凭借的历史条件之影响。历史的特殊性,即成为某一思想的特殊性。没有这种特殊性,也或许便没有诱发某一思想的动因;而某一思想也将失掉担当某一时代任务的意义。”孙中山的政治的思想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产物,在救亡强国的条件下形成的强国之法,是近代人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关键词:孙中山 历史条件 三民主义 时代任务

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口号对孙中山的影响巨大,以至于孙中山多次用这个口号来解释三民主义。在孙中山看来,三民主义等同于“民有、民治、民享”。他认为,美国是“世界共和的祖国”,用三民主义创建共和国的蓝本就是在美国找到的,他的民主共和观念基本都是源于美国。

孙中山之所以大力提倡三民主义,是因为他认为三民主义符合世界进化的趋势、是革命的目的。“革命之目的,即欲实行三民主义也。”为什么中国革命要以通过三民主义来实行呢?“以在此二十世纪之时代,世界文明进化之潮流,已达于民生主义也;而中国则尚在异族专制之下,则民族之革命以驱除异族,与民权之革命以推覆专制,已为势所不能免者也。然我民族、民权之革命时机,适逢此世界民生革命之潮流,此民生革命又我所不能避也。

一、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随着孙中山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对三民主义重新进行了解释,将其提升为“适应于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史称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构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要特点。 新的民族主义要求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并实现中国内部的各个民族的平等,即“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民族主义突破了限制,“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中国必须先使中国摆脱外侵干扰才能实现国内民族的平等。可见,新的民族主义在中国恶劣局势的影响下,将反帝反侵略看成是革命的首要任务,明确举起了反帝的大旗,弥补了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的缺陷,表现出了明确的革命目标和革命立场。

新的民权主不仅主张实行直接民权,还赋予国民以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官权,完全不同于以往地主资产阶级专政下的民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可见,新民权主义要赋予国民以政治权利,面向的主体是一般的平民,“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具有大众权利实现的普世性。具体而言,新的民权主义的内容径渭分明,对于权利的持有者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29704/

推荐访问:孙中山思想概论 三民主义的内容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通信机房整洁行动 下一篇:共产党员要做坚定“四个自信”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