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2016-07-28 论文 阅读: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一)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姓名:

学校: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

【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

临床应用

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 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 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采用Quinton-mahurlar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行血液透析,

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3.用于癌症化疗 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段小芳等[5]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邱萍等[6]采用经锁骨下路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8%,低于以往报道23.6%.

4.用于各种引流 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7]。王翔等[8]以类似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退出导丝。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 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

6.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梁金华[11]报道深静脉

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个部位的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诊治,还可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挽救生命。

并发症及护理

1.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

a.心律失常 是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蒋逸风等[12]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回抽钢丝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张兰菊[13]认为是置管后导管刺激窦房结诱发心律改变,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置管因路径较头颈脉短,在测量置管长度时,应考虑不同穿刺血管的因素。

b.误穿动脉 误穿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由以下原因引起: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患者肥胖;穿刺部位手术史或疤痕;同一部位再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均有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张海燕[14]采用上位穿刺法以胸所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之角平分线距角顶点1.0~1.5cm处,针与额平面为10°~15°角,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关节,进针深度2~4cm,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另外,中心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也是造成误穿动脉的原因之一。梁莉等[15]的经验是,如考虑可能存在血管畸形,应该在

B超引导下置管,了解中心静脉是否变异,5%-10%的患者可能出现颈内静脉位置和结构的异常,反复盲目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及邻近的颈内动脉和股动脉。

c.气胸 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则易刺入胸膜和肺组织,导致气胸。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处理,量多时应行胸腔闭式引流[16]。曾成[17]认为发生气胸后,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并稳定患者情绪,床边射片,如气胸量少,可自行吸收。

2.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a.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如无不明感染灶而发生的高热、寒战或导管置入部位红肿、触痛,应考虑由导管引起的感染。王俊英等[18]认为感染的途径是细菌通过导管外、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体及血液进行传播;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是预防,操作前严格培训,严格消毒,备皮时为防止剃须刀划伤皮肤,采用剪刀剪除毛发。林风辉等[19]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危重病房时间长、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并表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经皮肤隧道侵入;尽量选择经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股静脉置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细菌侵入;导管定期用肝素液冲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重症病房的住院时间;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使用透气的辅料覆盖,保持局部干燥。潘斐彩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二)
护理综述论文

综 述

胰岛素应用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生化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缺陷为胰岛素绝对和相对胰岛素分

泌不足,从而引起各种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胰岛素能促进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

制肝糖原分解和异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自上世纪20年代发现并首次在临床

应用胰岛素以来,经过人们70多年的不懈努力,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

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1胰岛素种类

根据制剂的作用时间不同分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根据来源不同分猪、牛、基

因工程人胰岛素;根据纯度不同分为普通制剂及高纯胰岛素制剂。 2胰岛素的储存及开启后安全使用时间

长效及中效胰岛素在5℃可放置3年效价不变,而普通胰岛素在5℃放置3个月后效价

减弱。胰岛素的保存,最理想是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内,温度保持在2-8℃,忌阳光爆晒及冷

冻。如过期或出现结晶均不宜再使用。为探讨低温下胰岛素开瓶后安全使用时间,孙美红等

根据胰岛素每日抽细次数分为5组,结果显示:瓶内胰岛素抽吸5针/日于第10日,4针/

日于第16日,3针/日于第20日,2针/日于第25日,1针/日于第35日,细菌培养结果显

示阳性,建议应在安全使用时间内使用。 3胰岛素的运载系统

3.1 一次性1ml注射器:可准确抽吸胰岛素,但需按剂量换容器。

3.2 B-D超细针胰岛素注射器:1961年美国B-D公司首先研制生产,1994年进入国内市场。

它以胰岛素的单位数为刻度标志,注射器单位间距较宽,轻巧、持针方便,针头与注射器连

为一体,严密无缝,针头细,注射时痛苦小。

3.3 喷气注射器(无针注射仪):1966年开始研制,它是一种无针无痛目的设计,利用高

压爆发来推动胰岛素透过皮肤至皮下,可减少皮肤损伤和注射时精神压力,游离胰岛素水平

高,但作用时间短。

3.4 笔试胰岛素注射器:1985年世界第1支胰岛素笔型注射器在丹麦诞生。它将胰岛素与

注射器合二为一,携带发便,剂量能精确调整到1个单位,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因剂

量选择时有声音显示,视力障碍的DM病人也可自行注射。使用前应倾倒混摇多次,以充分

混匀胰岛素悬液,注射后针头需在皮下停留7s以上,压住注射笔按钮直至针头从皮肤拔出。

3.5 胰岛素输注泵:为精致的“闭环式”装置含有葡萄糖传感器,可自动调节胰岛素剂量,

多用于床旁急救和临床研究。皮下输注泵是“开环式”装置,可用手调或人工控制调节输注

率,病人需愿意和能够在家中监测血糖。使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需要高度能动性病人,

还需一个熟练的专业小组的参加和支持,不良反应是针刺部位易发生感染。有人主张将皮下

输注泵改为插入腹部内游离导管的泵给药,该方法可使至少50%的胰岛素能经网膜吸收,但

易引起腹膜炎。腹膜内胰岛素治疗与皮下胰岛素治疗相比,前者可改善基础葡萄糖生成,能

使低血糖时胰升糖素和葡萄糖生成增多,通过生理途径给予胰岛素,减轻外周胰岛素抵抗。【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3.6 内置胰岛素套管针:国外有一种病人自行使用的内置胰岛素套管针,至于皮下可保留

1周以上,病人只需用酒精清洁套管的注射孔,就可将需要的胰岛素注入。置管的最佳部位

是腹部,多选用脐下或脐两侧距离脐至少2.5cm的部位。

3.7 移植胰及人工胰:从移植部分胰脏,以至在多种部位用注射方法移植胰岛素细胞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主要的障碍是不易获得足够的可移植组织,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经皮静脉移植胰岛素细胞代替胰段或全胰移植正在临床实验研究。国内采用改良的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减少70.8%±10.6%,且葡萄糖负荷后C肽峰值是移植前的2.23~2.56倍。移植术前应着重进行饮食指导,强化胰岛素治疗,术后防止低血糖反应,进行局部护理,预防感染。

3.8 气雾胰岛素呼吸道给药:Laube等报告经呼吸道吸入的胰岛素雾化剂,一次吸入胰岛素1.5u/kg体重,可控制餐后血糖<10mmol/L,其生物利用度约为注射胰岛素的10%。气雾吸入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可信地降低至糖尿病水平以下的用药剂量尚未确定。国内李小玲等人进行了胰岛素经鼻给药的兔体糖尿病模型实验研究及临床自体三角肌皮下注射和滴鼻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经鼻给药效应相当于同等剂量皮下注射给药的90%以上,临床研究经鼻给药效应相当于同等剂量皮下注射给药的81.5%以上。

3.9 其他给药方法:胰岛素因其亲水性和易被蛋白水解酶降解,而阻碍了它的肠道吸收和口服应用。国外有人认为将胰岛素中加入新的多种乳胶、抑肽酶和牛磺酸钠,对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肛入、眼部滴剂和外用药膏作为给药的其他途径有也正在研究和使用中。

4.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交替 人体的皮下均可注射胰岛素,但最好选择远离关节、神经及血管的部位,如上臂的外侧、大腿的前外侧、臀部外上1/4、腹部等。注射部位的选择与交替,对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十分重要,可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的痛苦,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和并发症。多主张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选择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及股外侧,每个部位划分15个注射点,按每日三次计算,每部位5天,后另换部位。明尼素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单纯腹壁注射时平均血糖水平低于交替注射期,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不同吸收率依赖于它注射的位置,腹壁吸收率最高,其次才是上臂、股部、和臀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提倡在一个解剖区域系统地轮流注射胰岛素。

5.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5.1 注射角度的选择:为使胰岛素缓慢吸收,必须注射到皮肤下。教科书要求皮下注射角度 30~40度因不同病人不同注射点的皮下脂肪含量各异,单一的注射技术是不可取的。建议注射前捏起皮肤,以估算最适应的角度,体瘦者应捏起足够的皮层,用45度角注射,体胖者可以90度角注射。对将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极少数病例,需要迅速吸收胰岛素,可用长针头注入肌肉。赵书云等采用垂直皮下注射法注射胰岛素,并与斜刺法比较,结果提示垂直注射法可保证疗效减轻严重疼痛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5.2 注射针头的选择:注射胰岛素应选用标准胰岛素注射器。1ml标准胰岛素注射器的针头应为3/8或5/8英尺长,没有死腔,而1英寸23号针头有.0.07ml的死腔。只注射一种胰岛素时不可考虑死腔的存在,当注射混合型胰岛素时必须考虑死腔问题,因为后抽取的胰岛素被抽进了针头,导致不能精确得确定每次使用了多少胰岛素。

6.静脉输入胰岛素的有关问题

6.1胰岛素的配方方法:为探讨在输入含胰岛素时的血糖不稳定问题,司蕙芳等人做了胰岛素配药方法的研究,结果采用4.5号针头取药,8号针头注入输液瓶,再回抽1ml液体后重新注入的方法,注入的药量值接近实际药量。【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6.2 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为了研究输液过程输液装置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侯蕙如等人应用放免测定的方法,对不同输液装置、不同胰岛素浓度液体及不同输液速度对胰岛素输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输液过程中胰岛素的浓度越低,胰岛素的输入量波动越大:不同浓度胰岛素吸附率虽有差异,但胰岛素的绝对吸附量相近,低浓度的溶液丢失胰岛素相对较大;应用配液袋输入胰岛素溶液,胰岛素吸附率较低;输液速度对胰岛素的丢失的影响不大。

7.胰岛素治疗的副反应观察

7.1 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与医务人员使用胰岛素不规范;患者及家属对有关预防低血糖反应知识的缺乏有关。如过多的胰岛素、过量的运动、太少的进事、误餐、疾病或饮酒等。应用胰岛素是要做到三准(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掌握病人进食情况,严密监测血糖,做好DM教育,使用中长效胰岛素剂量偏大时,应指导睡前加餐。低血糖的治疗方案,应依据发作频率、程度及个体情况而定,若每次低血糖在每日的同一时间发作,则需重新制定治疗及饮食方案。

7.2 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可有寻麻疹、血管精神性水肿、紫癜等。可用抗组织胺类药物,重者需调换胰岛素类型,或采用脱敏治疗。邱秋玲报道1例注射胰岛素后全身寻麻疹病人,行脱敏治疗,自0.001U开始皮下注射,无反应后每15min加倍注射至12U,后继续在三餐前30min各皮下注射12U,再未出现过敏反应。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7.3 胰岛素性水肿:多发生在胰岛素控制不良,糖代谢显著失调,经胰岛素治疗迅速的到控制是出现。可自然消退,给患者低盐饮食,限制水摄入,必要是予利尿剂。

7.4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发生红肿、发痒、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等,据报道有1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腹部及右臀分别有8cm×8cm、6cm×6cm的皮肤凹陷。采用高纯度胰岛素制剂,注射部位轮替,可防止其发生。

7.5 胰岛素抵抗:一般指每日胰岛素需要量在200U以上。多在应用胰岛素1个月后可发生抵抗,原因是抗体形成,与胰岛素结合使之失去活性,或可能感染、皮下吸收不好引起。常于数月以至一年内自行消失,可更换不同种胰岛素或较纯制剂。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7.6 注射疼痛:为减轻药液温度对皮下组织的冷刺激,抽取药液后放置室温下5-10分钟再注射;用酒精消毒皮肤要在蒸发后再注射;穿刺时要两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使用标准胰岛素注射器。

内容:主要治疗胰岛素作用及副作用、名称、剂量、存储要求、注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及治疗、咨询联系电话或网址等。胰岛素疗法的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文件显示,通过胰岛素疗法教育,提高了病人对胰岛素的认识,对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1. 孙美红.管芝玲 瓶内胰岛素反复抽吸后安全使用时间的研究 [期刊论文] -齐鲁护理杂志2001(4)

2. 袁彬娥.周六平.张加庆 B-D胰岛素注射器重复使用的方法及安全性探讨 1996(3)

3. 赖滨.郭妍.高漱英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笔治疗的临床观察 1996(4)

4. 范丽凤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进展 [期刊论文] -实用护理杂志1997(2)

5.周佳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1999(4)

6. 马玉桂.周兰月.张东红 改良的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期刊论文] -中华护理杂志1999(11)

7. 向文青 糖尿病护理进展 [期刊论文] -南方护理学报2000(1)

8. 周峥.刘安琴.冯敏 外科糖尿病病人术后胰岛素给药途径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华护理杂志2000(8)

9. 周蝉英.刘道平.杨小平.王玉珍.许樟荣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 [期刊论文] -中华护理杂志2000(8)

10. 赵书云.楮明清 垂直皮下注射胰岛素31例效果观察 [期刊论文] -护理学杂志2000(9)

11. 侯惠如.周庆.黄英.卢文英.夏凤城 氯化钾、维生素C及胰岛素浓度对胰岛素吸附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华护理杂志2000(10)

12.

13. 郑亚光.范丽凤 胰岛素使用中的若干热点护理问题(上) [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

14. 张琴.于蕾.赵海伦.高从容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期刊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

15. 诺和灵特充注射笔临床试用情况调查 [期刊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6)

16. 吴晓英.冯洁 胰岛素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广东药学2005(2)

17. 陈璐璐 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11)

18. 李武平.宋向阳.刘田.刘冰 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无菌保存期及药物活性的探讨 [期刊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6)

19. 吕琳 非注射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天津药学2007(6)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三)
神经科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科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总结神经科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结果:本组有发生防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386例,发生跌倒/坠床3例,除一例跌倒/坠床后检查头颅CT,结果显示:颅内较前无明显异常;另外二例患者自行下床时跌倒,床旁有家属及陪护 ,检查全身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做好入院评估,加强对神经科有坠床/跌倒风险高危患者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采取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科;预防跌倒/坠床;护理
  Neurological patients prevent fall/drop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he bed
  Li Cunzhen wang li ChuJingYao
  Yan '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650051 kunming i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summary neurologist patient care to prevent fall/drop of bed. Methods: after reading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summarize neurologica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prevent fall/drop of nursing bed. Results: with the risk of occurrence of fall prevention/bed high-risk patients 386 cases, occurrence of fall/bed (3 cases), in addition to a case of a fall/drop bed after skull CT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obvious abnormal intracranial earlier; Fall, whe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to bed beside the bed there are families and carers, inspection found no apparent change.Conclusion: completes the admission assessment, strengthen the neurologist have fall/fall risk high-risk patients nursing bed, attach importance to health education and take effective, safety precautions, i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prevent the fall/bed is the key to manage adverse events.
  【 key words 】 neurologist. Falls prevention/drop of bed;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35-02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身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1],在全国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已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卫生部将防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作为评价医疗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神经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多伴有意识障碍、烦躁、肢体功能障碍等,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可能会引起患者死亡以及医疗纠纷。为了降低患者跌倒/坠床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2013年1月―12月收住的有发生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386例(其中3例跌倒/坠床)的预防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住有发生坠床/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386例,发生3例跌倒/坠床坠的病人,其中男性283例,年龄1/12-92岁,女性103 例,年龄2-84岁。
  2 护理
  2.1评估病人跌倒/坠床危险性程度, 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即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性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我科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跌倒/坠床
  评估表来评估,具体方法见下表:
  2.2预防坠床/跌倒的护理措施
  2.2.1评估病人 ,高危险患者床头挂标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
  2.2.2 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应专人看护,床应上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四肢(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使用的目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签知情同意书),约束带的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加强病房巡视,两小时放松一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及完整性,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2.3 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神经科患者急症较多,大多数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3],患者易产生急躁的情绪,总想自己独立的坐、立、行,但往往不能独立完成,是造成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家属患者活动能力障碍情况,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教会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首先,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先用建侧肢体给患侧肢体做被动运动,增加肌力及关节的灵活度;其次,指导患者先练习在床上坐,坐稳后在缓慢起床,床边站立,坐下,上、下床活动,然后由家人陪伴在病房或者走廊练习行走;最后在练习、下楼梯。   2.2.4 老年患者,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衰退,导致平衡功能下降[4]。反应慢,再加上疾病的影响,身体虚弱,及易发生跌倒/坠床。因此,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重要性以及不良后果,嘱咐家属应有专人陪护。
  2.2.5婴幼儿、儿童,患儿对跌倒/坠床没有风险意识,而且自制力差,又好动,及易发生跌倒/坠床。责任护士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告知患儿及家属有跌倒/坠床的风险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嘱咐家属应有专人陪护。
  2.2.6 特殊用药的患者,尤其是神经科的患者因疾病因素,常会使用镇静安眠、脱水、利尿、降压、扩血管、降血糖药等。使用镇静安眠药,患者会头昏,反应迟钝;使用脱水、利尿、降压、扩血管药,患者会血压下降、头昏;使用降血糖药会使血糖降低,导致低血糖反应,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因此,应加强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避免坠床/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2.2.7 病区环境应安全,病室布置合理、整洁。为便于病人的抢救、治疗、休息以及安全的需要,房间内设日光灯、床头灯、墙角灯;床头、厕所安装呼叫器,床头呼叫器应放在患者随手容易拿到处;走廊内的照明光线应充足,并设有扶手,卫生间厕所安装手扶拦;各病室内有防滑标志,对高危患者,床边应加用护栏。
  2.2.8 健康宣教,做好入院评估,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强调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走廊、楼梯等。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肢体功能障碍、行动不便容易跌倒/坠床的患者,建议家属陪护;对因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以及跌倒/坠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指导患者安全的活动方法,如:改变体位时应遵守“三部曲”,平躺30秒,坐30秒,站30秒,再行走[5];当人体位改变,由卧位改为站立或蹲位/坐位改为站立时;若改变体位动作过快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可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头晕,患者容易因站立不稳而发生跌倒[6]。指导患者及家属生活用品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鞋子大小合适,鞋底应有防滑功能。加强巡视病房,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3 跌倒/坠床的应急处理
  病人发生坠床/跌倒时,应立即查看病人的全身情况、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是否有变化,通知医生共同处理,安慰病人及家属,协助处理,加强防护措施。针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抢救或紧急处理,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情况严重时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决定是否进行相关检查,如:CT、摄片等。严密观察病情,按需要治疗,并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填写“不良事件报表”上报医教科、护理部。科室立即召开事件分析讨论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做好防护,确保病人安全。
  4 讨论
  跌倒/坠床事件是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的一种,一旦发生,应该正确面对,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消除隐患,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做好入院评估,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交代患者、家属及陪护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掌握患者的病情,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健康宣教,采取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重心的服务理念,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霞,李萍华,胡慧萍. 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
  [2]陆明凤,李文娟 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病房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8)
  [3]唐娜,王非凡,李春桥,陶敏.神经内外科预防性护理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11)
  [4]黄彦飞,韩敏,杨红叶,黄彩,路明.老年神经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J].2009,(4)
  [5]陈妙霞,蔡有弟,陈华丽.90例住院发生跌倒事件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四)
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采取积极的安全防范措施,增加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了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上通过加强预防跌倒坠床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预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因此减少了跌倒坠床意外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91-01
  我科是康复科年轻护士多,高龄住院患者日趋增多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退变,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易发生坠床 、跌倒 等安全隐患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加强了老年患者防跌倒、坠床的管理,仍有2例发生意外跌倒,1例坠床。现将3例患者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例,男1例,女2例,67~81岁。冠心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时有家属陪伴2例,无家属陪伴1例。地点:1例久蹲大便后在走廊跌倒,1例夜间如厕时跌倒在卫生间,1例在中午陪伴喂饭时放下床栏不小心坠床。
  1.2 时间 07:00发生1例;04:00发生1例,13:00发生1例。
  1.3 结果 2例皮肤擦伤及淤血,1例头皮血肿损伤。
  2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
  2.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几率增加[1]。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为男性的2倍。本组3例年龄均大于或等于67岁。
  2.2 疾病因素:健康状况不佳,容易使人发生意外和受到伤害,疾病可致身体虚弱、行动受限而发生跌伤。本组3例均为慢性疾病,其中2例有并发症。老年患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关节病变、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慢性病等都有可能引起跌倒。
  2.3老年人特有心理状态:老年人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固执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如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身体力是发生跌倒的直接原因。本组1例不愿叫醒熟睡家属独自如厕跌倒。
  2.4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5 其他因素:病房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太滑或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楼梯过陡、过滑,没有安全扶手;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栏、无呼叫器;床椅不稳;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起床动作过快、久蹲大便后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本组1例久蹲大便后跌倒。
  3 护理对策
  3.1全面评估:在病人入院后,护士全面收集病人资料,评估有无跌倒史;有无影响脑血流灌注的心脑血管疾患;有无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有无髋、膝、踝关节活动障碍;是否使用助行器具等,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对有潜在危险的病人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将有跌倒倾向的病人在病历、床位上方加注防跌倒醒目标志,以引起医务人员、家属、病人的注意,让病人得到防护照顾。
  3.2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根据药物使用频率、用途进行分类,标识管理,护士每班交清,对易混淆药品分开放置,便于护士区分,确保药物正确使用。教会病人、家属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知道病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落实好“服药到口,咽下离开”制度,防止老年人漏服、多服药物。服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嘱其意识要完全清楚才能下床;应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3.3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记忆力减退、性格比较固执的病人,安全教育要不厌其烦,不断强化。让病人、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增强互动,共同防护跌倒事件的发生。书面告知跌倒高危患者及其家属跌倒的危险、跌倒的后果、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并请其在健康教育评估单上签字确认。病情发生变化、特殊治疗或服用特殊药物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调跌倒高危患者勿单独活动,当需要帮助而无家属陪护时,应立即呼叫护士。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正确预防跌倒措施,对老年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疾病,不要因害羞或怕麻烦而拒绝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致发生意外。告诉患者及家属一些药物治疗可以增加摔倒的危险性;如使用脱水、安眠药、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眩晕、乏力、走路不稳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意外的风险及预防方法;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保证安全防止发生跌倒。
  3.4 加强危险时间段巡视 清晨、中午、傍晚及夜间是患者跌倒及坠床最危险时段,护士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主动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及时回应患者呼叫。
  3.5建立安全防护措施: 环境应有足够的采光,夜间室内应有照明,环境的布局要尽量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室内布置无障碍物,穿着的衣、裤不宜过大、过长以免影响行走,鞋要合适尽量不要穿拖鞋,以维持走路时的身体平衡,对使用镇静、抗精神痫、降压,降糖等药物的患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对跌倒的重要性和方法,加强对患者防跌倒的照护,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地面应防湿防滑,对有体位性低血压者上厕所要有人陪伴,告诉老人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在行走前要先站稳再起步以免发生意外,对老年患者活动进行“3个半分钟”的指导,即患者醒后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再坐起,坐半分钟再转到床边,两脚下垂半分钟。而对于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睡觉时床边应用床栏档护。跌倒高危患者安排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床头要有警示标志,护士站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明显标志,便于记忆。常用物品固定放于患者视野易于拿取范围,保持通道无障碍,活动环境光线良好,地面清洁不潮湿,厕所、开水间放置防滑提示牌。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床栏、通道护栏,对助行器具定期检查和维修。重视营养支持 合理膳食,营养平衡,增强患者骨骼肌收缩力,降低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我科老年住院患者数目逐渐上升,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也日趋复杂。重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持续改进有效的防跌倒坠床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证。通过加强护士责任心,进一步重视健康教育,防坠床跌倒措施落实到位,能有效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程五琴,王元凤,曹建丽.老年住院病人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6下):1643

综述性护理论文防跌倒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01181/

推荐访问:急诊科跌倒护理综述 综述性论文格式

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热工仪表论文 下一篇:高职生不是“弱势群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