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

2018-09-05 事迹材料 阅读:

城市网格化(共10篇)

城市网格化(一):

材料一:近年来,沈阳市行政执法人员以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执法范围(勤务区)实行执法责任制的网格化管理。《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实施,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立规矩;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执法人员认真实行先宣传法律法规,再告知违法原因,最后才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三段式”执法,以文明执法及时高效的新形象出现在市民群众面前。实行勤务区模式后,行政执法跳出了“突击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该市城市面貌和执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1年“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荣获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材料二:目前江西省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2012年1月4日,江西省民政部根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江西省实际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区,拓宽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制度渠道,增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
材料三: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2012年8月8日以来,江西景德镇市遭遇特大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部分交通瘫痪。景德镇市委、市政府8月9日对防御台风“海葵”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启动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各地按照市委要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防台抗台,做到不死人、少伤人”的原则,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迎战“海葵”。在这大风大雨中,景德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发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灾后重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1)结合材料一,分析“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是如何坚持依法行政的。(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6分)
(3)运用哲学生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6分)

(1)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该市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订立规矩正做到了这一点。(1分)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该市通过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以及执法“三段式”,文明执法,高效执法。(1分)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该市设置勤务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明确分工与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1分)④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等。该市“三段式”执法等,塑造了文明执法及时高效的新形象。(1分)

(2)①文化对人们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②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乡村文化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

(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对防御台风“海葵”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启动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2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防台抗台,做到不死人、少伤人的“两坚持一目标”的原则,必将更好指导抢险救灾工作。(2分)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状态催人奋进,景德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发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灾后重建的热情空前高涨。(2分)




城市网格化(二):

城市功能分区分为哪几种?

城市功能区是实现城市职能的载体,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现代城市存在的一种形式.
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特性,城市的能级越高,对城市功能区的要求就越高.城市功能区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功能区是城市功能细分的结果.本部分对功能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有:
功能区是实现城市职能的载体;
充满活力的特色功能区 ;
特色功能区是区域比较优势的根基和体现 ;
具有借鉴意义的特色功能区.
要点:
1、 功能区是实现城市职能的载体,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城市政府对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2、 功能区具有极高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应;功能区间的竞争是现代区域竞争的主要形式.
3、 具有特色的经济功能区是城市经济功能细分的结果,由特色功能区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是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
4、 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范例.
5、 具有借鉴意义的特色功能区.
一、功能区是实现城市职能的载体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经济和非经济的)的依赖日渐增强,客观上要求社会物质资源和空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多种社会功能集成的“城市”由此产生.
一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城市,是由多个特点清晰明确的功能区组成的.城市的职能就是由这些功能区充分地发挥自己作用来实现的.从动态的角度讲,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城市政府对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城市功能区的四大特性
城市功能区,是能实现相关社会资源空间聚集、有效发挥某种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间,是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
城市功能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城市功能的载体
功能区是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实现城市功能的空间集聚形式,是现代城市运行的方式.城市是由多个功能区有机组成的,城市的功能,就是所有功能区功能的集合体.产业集聚和功能优化是城市功能区的本质特征,每个功能区,都有自己所承担的主要功能,确保自己所占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也使整个城市在多元功能整合的基础上进入更高的运行层次.
2、明显的聚集效应
聚集效应来源于企业的外部经济和范围经济,正因为聚集能降低彼此运行的成本,提高运营的效率,所以产业组织或产业群在地域上的聚集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结构形态.城市的集聚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要的资源转换中心,将汇集和吸引的资源转换成各种产品、货物和信息知识产品;二是价值增值中心,在资源要素的转换过程中,创造出新价值;三是物资集散和流转中心;四是资金配置中心;五是信息交换处理中心;六是人才集聚中心.
城市功能区的聚集效应表现为与核心功能相关的社会资源的密集分布,即表现为对诸如人才、信息、资本、物质要素、技术等社会资源的高势能吸纳和高效率利用,是城市集聚效应的最集中的体现,可以在相对有限的地域空间中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产出.
3、辐射扩散效应
城市功能区通常具有较强的辐射扩散能力,相关区域、相关产业都会受其影响.功能区的辐射扩散功能在于:一是扩张自身市场性权利的作用范围;二是构筑更大空间的集聚协作体系;三是扩散功能区的优势能力,如技术、管理、观念、资金等,向周边地区渗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但这种扩散能力的大小也是有差别的,与行政区和居住区等非经济功能区相比,产业区、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具有更强的辐射扩散能力,会推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演化与发展.
4、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济功能区的主导产业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多层次、长产业链的特征,经济功能区是区域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表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区域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以电子、电讯为主要产业的渥太华电讯谷(加拿大),以高科技产品及元器件发明生产为主要产业的班加罗尔(印度),都处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先位置,而且在功能区内拥有研发、生产、贸易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表现出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扩散能力.非经济功能区的高效益反映在社会效益上.行政功能区内行政机关密集,方便处理社会事务,提高了城市运行的效率.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功能区产业群的创新动力,更加依赖由功能区作为载体的区域竞争力.由功能区形成的独占性比较优势是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打造强势经济功能区、确定地区经济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发挥比较优势,是后发展国家或地区寻求超常规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
进入20世纪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变得紧张,用地功能竞争激烈,城市内部出现了工业、商业、行政、居住区前所未有的功能区空间布局结构.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城市结构提出各种理论,解释城市结构的发展过程和形成方式,解释功能分区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正是功能区的出现和发展,才促进了城市结构的优化.因此城市结构的特点,就是一个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和发展的特点,而从功能区的角度进行研究,城市结构理论也就是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发展理论.
归纳起来,基本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
同心圆模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于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核心,有规则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 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将城市的地域结构分为中央商务区、居住区和通勤区三个同心圆地带.中央商务区主要由中心商业街、事务所、银行、股票市场、高级购物中心和零售商店组成.中央商务区的外层是居住区.而通勤区位于居住环境较好的郊区,分布着各种低层高级住宅和娱乐设施,高收入阶层往返于城郊间的通勤区.
北京建国来的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同心圆模式,内城是整个城市核心地区,居住区大量分布于二环到五环之间,而远郊地区则分布着别墅、townhouse等低密度住宅.但北京的同心圆模式没有特别清晰的功能分区,核心地区聚集着城市的多种功能(行政中心,历史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等),而由于时间距离等原因,城郊间的通勤不是富有的远郊居住者的主流选择.
扇形模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霍伊特通过对142个北美城市房租的研究和城市地价分布的考察得出,高地价地区位于城市一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扇形范围内,成楔状发展;低地价地区也在某一侧或一定扇面内从中心部向外延伸,扇形内部的地价不随离市中心的远近而变动. 城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最小的路线向外延伸.也就是说,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质一旦决定,随着城市成长扇形向外扩大以后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按照霍伊特的扇形理论,城市地域结构被描述为:中央商务区位居中心区;批发和轻工业区沿交通线从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由于中心区、批发和轻工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呈现为由低租金向中租金的过渡,高房租却沿一条或几条城市交通干道从低租金区开始向郊区成楔形延伸.
多核心模式
美国地理学者C?D?哈里斯和E?L?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地域结构情况下发现,除了CBD为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支配一定区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这些核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 某些活动需要专门性的便利,如零售业地区在通达性最好的地方、工业需要广阔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
(2) 由于同类活动因素集聚效果而集中.
(3) 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4) 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
他们认为,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越专业化.行业区位、地租房价、集聚效益和扩散效益是导致城市地域结构分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是由若干不连续的地域所组成,这些地域分别围绕不同的核心而形成和发展.中央商务区不一定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但却是市区交通的焦点;批发和轻工业区虽靠近市中心,但又位于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居住区分为三类,低级住宅区靠近中央商务区和批发、轻工业区,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为了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常常偏离城市的一侧发展,而且他们具有相应的城市次中心;重工业区和卫星城则布置在城市的郊区.
北京目前和今后的发展更倾向于这种多核心模式.CBD、中关村、金融街等几个具有明显聚集扩散效应的功能区,足以成为城市的区域核心.多核心模式是城市功能进一步细分的结果,是不同资源环境满足不同城市功能的结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三)经济功能区与非经济功能区
功能区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根据与经济的相关程度,分为非经济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
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居住区等与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聚集区域.
经济功能区是一个区域的核心发展能力所在.经济功能区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发展能力、经济

城市网格化(三):

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有什么..城市生态方面的【城市网格化】

首先,生态和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态的科学范畴更大,环境的科学范畴较窄.按照城市生态学理论来说,城市环境可以概括为“水、土、气、生、矿”五大自然生态子系统.按照环境科学来说,城市环境只是指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固废环境.

城市网格化(四):

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如何?

城市结构是:城市各组成要素间及要素内部诸特征的组合关系.包括自然、产业、经济、人口、劳动力、政治、生态环境、地域和土地利用的结构.
城市形态是: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城市网格化(五):

勒 柯布西耶城市规划思想
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有什么影响呢?

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城市网格化(六):

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一个意思.
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即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也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城市网格化(七):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

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 城市地域结构
.又称城市内部结构.现代城市是一个有动力的有机体,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 城市地域结构
断演变和发展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职能分化带动形态的分化形成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地理学基本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因此,城市空间结构就有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之分.【城市网格化】

城市网格化(八):

( )城市(填词语)

管理城市 治理城市 绿化城市

城市网格化(九):

什么是大城市的区域构成

大城市的基本区域构成为:中心为CBD(中央商务区),可能会有几个商务区,商业区.例如长春有重庆路,桂林路,红旗街等商业区,向外为居住区,由于城市的扩张,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细化和升级,第三产业(服务业)壮大和繁荣,工业区搬到城市郊区(起初城市形成是主要是工业区和居住区,工业区位于市中心).随着大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卫星城形成和发展,甚至有可能吞并周围的小城市,城市圈或城市群形成.此外,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吸纳能力继续显现(吸纳大量郊区劳动力,辐射周边城市,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当大城市发展饱和或达到一定程度, 逆城市化出现,市中心人口越来越少(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等),郊区人口增加(多为居住,度假等).之后到再城市化.此外,城市租金由中心向四周不断下降.

城市网格化(十):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请用高中地理专业术语详细准确的回答.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衡量城市标志为: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较大比重

城市网格化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865052/

推荐访问:城市网格化管理 城市网格化建设

事迹材料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城市治理市容环境卫生 下一篇:城市里小本生意做什么好